经人介绍,有两位年轻人在Richmond开了一家3000多尺的摄影棚,介绍人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魄力很是赞赏。在加拿大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如果能把摄影爱好与挣钱养家结合起来,那将是人们理想的选择。于是记者踏进了两位年轻人的摄影棚。前面,是不起眼的会客接待厅,普通的装修和一对友好的年轻人。绕过会客厅进入摄影棚,眼前不由一亮,2000多尺的影棚看起来空间感很大,很专业,看得出两年轻人的一番心血。
在采访中,记者知道,这间工作室目前有两位老板,一位是今天要采访的人物——李云昊 Yulanda Li,另一位是公司技术方面的顶梁柱——张宇 Eric Zhang。张宇是一个非常低调且容易害羞的男孩,他强调,采访的事不要找他,他常年拍别人,习惯了看着别人被采访,但不习惯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于是,李云昊的创业故事今天就与读者见面。
受访者姓名:李云昊 Yulanda Li 移民年份:2003年 移民前职业:电视台采编 目前从事行业:经营摄影工作室 入行时间:2009年
一、一个喝咖啡的日子,就决定开设摄影工作室 任京生:在加拿大创业不容易,摄影行业尤其竞争激烈,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们开设这样一间工作室的? 李云昊:最初是因为突发奇想的要学化妆技能开始的。然后就不能按捺自己对美丽的追求欲望,去温哥华一家比较有名的化妆学校学了化妆。从学校一毕业就认识了一些玩摄影的朋友,然后在温哥华Main街那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摄影棚。当时是和好几个摄影师朋友一起玩票性质的在做。当初自认为我们都是艺术家,肩付着对美的创造,关于经营或商业运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经营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摸到一点经营的门儿,我和张宇之间的工作最合拍,于是我们俩便商量着自己打拼。当时就是热情冲昏了头脑,是在说干就干的状态下开始的。
任京生:看来是凭着一股热情开的这间工作室啰?如果这样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在过河,当中一切都很顺利吗? 李云昊:当然不顺利了。一开始是没有经过任何的深思熟虑的,最初决定跳出来单干是因为我们入伙的合约期满了,我们犹豫着还要不要续约。某一天我和张宇坐在咖啡店喝咖啡聊着聊着就决定自己开个摄影棚,甚至当时就把名字定下来了,因为那天是10月的第一天,我们干脆就将我们的工作室命名为october。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从找房开始,便遇到很多阻力。首先是选区域,我们一直在温哥华经营,从来没有Richmond的市场,所以我们一开始还是偏向于选择温哥华区。但是因为温哥华同样面积的地方价格要高过Richmond很多,再加上我们一直都是做西人市场,我们本身是华人,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先天条件来做华人的市场呢?于是我们最终把地点定在Richmond。只是没想到出师不利,差一点第一炮没打响就直接全军覆没了呢。
任京生:出现了什么情况?看你们工作室现在红红火火的,不像曾经全军覆没的啊。 李云昊:当初我们定在River Road那边找到一个地点,无论是面积还是各方面全都挺适合我们的。于是就和地产经纪把一系列出租手序全都做完了。可是准备要接手辅面的时候,地产经纪通知我们说:市政府不准许我们在这个区域开摄影棚,可能还要再拖一拖,他们愿意帮我们去尝试和市政府谈一下,看看可不可以通过许可经营。当时我们全傻了,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给租金便可以租下我们喜欢的地方,却完全忽视掉市政府有规划。当时手上的工作已经堆了很多,我们准备简单装修一下就要营业了,突然发生的状况令时间无限期地拖延了下去。当时很气馁,一时半会儿开不了业,我们没有工作室用,之前一些固定的客户就差不多流失光了。在和政府交涉的过程中,每一天过去,雄心壮志就会少一些。差一点就不想干了。
任京生:那后来呢?最后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云昊:手头的工作越来越少。而我们每接一份工作,必须要花很多的钱去租影棚,在等待一个好的工作室的这段时间的确很艰难,有些工作甚至是赔着本在做。直到最后,我们放弃了等待,和地产经纪商量放弃这个理想的辅面,幸运的是我们拿回了之前付出的订金,在经济方面损失较小。失掉这个辅面之后,唯有再接再厉继续寻找适合的位置,机缘巧合的找到现在这个地方,否则我们可能真的要放弃了。真的是可以用天无绝人之路来形容吧。
二、经营不再是玩票,必须要奋不顾身
任京生;那地方找到了,开始运营的过程中,一切还顺利吗?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阻碍呢? 李云昊:之前的影棚因为租约期满便没有再租了,但是这段时间我们签约的几家模特经纪公司和杂志社依然按照之前的价格在做,而我们却要付高的惊人的租棚费用,一来二去,我们不再积极地做事,而演艺经纪公司也便少发人过来拍照。最后我们的地点定在离Downtown很远的Richmond,之前的一些杂志社和模特经纪公司便用离得太远作为借口不再找我们了。再加上我们开业的时间赶上12月底这个节日期间,一开始生意冷淡的比那时候的天气还要阴冷潮湿。现在想想当时的心情,都有一种寒彻入骨的感觉。诺大的工作室里,半个月没有一个人来光顾,而我们两个在创业初期花钱如流水。在没有顾客上门的日子里甚至是连暖气都不舍得开的,常常是裹着大衣坐在那里大眼对小眼,很是无奈。
任京生:作为创业者而言,大家都喜欢用守不守得住来形容。一开始赔钱,如果一路赔下去的话,便是守不住了。如果有好转,便意味着可以守得住。你们守了有多久才转危为安呢? 李云昊:我个人认为,如果经营自己的事业,没有一天可以松懈的,只要稍微一偷懒,业务量就会直线下掉,所以危机感永远是存在的,没有一天有安全的感觉。最初的日子里,我们真的迷茫过,害怕过,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是骑虎难下,所以一路咬牙走下来。现在想想其实越是紧张越容易乱了自己的阵脚。我们一开始认为,作为一间公司没有顾客上门那必定是宣传的不够,宣传才是根本。于是我们也曾经试过在宣传方面下功夫,而让消费者愿意光顾的唯一办法就是打折,优惠,甚至将价格压到不能再低。结果却发现,精明的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买账,如果产品不被认可,即使是免费送也不见得有效果。而自己本身的产品是不是过硬,一定要经过时间来证明。所以,在大量的发宣传单打折等等尝试不见成效之后。我们静下心来,开始冷静的思考。
三、用合约的形式集合有识之士
任京生:那你们工作室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作为外行者,人们会把拍照想成为照相馆,婚纱店。这些并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做少量人群的生意会不会是一件更艰难的事情呢?这是不是也是你们初期没有顾客上门的原因呢?
李云昊:哈哈。咱们聊了半天,似乎还不曾聊到我们具体的业务呢。我和张宇作为搭档,我们以前做的最多的便是模特硬照、演员照,这些产品面对的的确是少量人群。现在我们开辟更多的业务比如帮一些商家拍摄产品照,产品的内容五花八门,小到首饰,大到汽车。张宇以前是电影学校毕业的,有过多次拍摄电影的经验,我们现在还拍摄影像Video,无论是广告、婚礼、会议,我们不再用电影人来约束自己,好的影像产品是充斥在生活中的。我们以前一直以商业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现在随着业务越来越扩大,我们还签约了几名摄影师,有的精通于拍摄婚纱,有的精通拍摄小清新写真,有的精通拍婴儿照。这样一来,我们作为一个摄影、摄像的工作室业务便扩展开来,现在个人用户也是我们的工作范围之内。因为深深明白一点,all in one的便不如单一产品的更精准,我们不可能是全能的,但是我们把所有精通某项技能的摄影师集中到一起,便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业务。
任京生;大家都知道在加拿大请人难,人工费比中国高很多。你们这种想法很聪明,但是你这种合约加盟的形式会不会令工作室变得混乱呢? 李云昊:并不混乱,我们有工作的时候,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挑选合约摄影师。平时大家也不需要天天凑在一起,少了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需要团队一起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任务分工明确。到目前为止,我感觉这样的工作效率还不错。一开始就是想让自己的业务多一点扩展,并没想太多,没有想到业务却扩展的越来越多。比如最近,我们便和一家叫皇城影视公司一起搞电视节目。随着我们一点点的辛苦工作,慢慢的口碑建立了起来,和本地一些资深的影视人有了交情之后,他们对我们这种做事的方式也很赞赏,会帮我们介绍给一些国内过来的摄制组,我们便帮忙做一些制片的工作。渐渐的,除了平面照片,我们影视制作这一块儿工作也慢慢发展了起来,现在无论是前期、后期、拍摄,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起一个团队。这样一来,我们便拥有了一个优势。在这个优势的前提下,我们便自然而然地自信了起来。公司的自信可以令你的客户对你更有信心。
四、经营艺术需要用心
任京生:听你这样形容,你们的工作室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在做平面照片了。电视、电影制作也是一块儿主要的经营范围了吗?你们好像是在经营过程之中找定位?这样做不会很危险吗? 李云昊:确实是这样的,很危险,因为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像您一开始说的那样,我们的确有点像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中间也扎过脚,受过伤。但是坚持着一路走下来,感觉道儿就顺了。从一开始我们只喜欢用艺术家来形容自己,好像那便是一个至高的荣誉,到现在,我们才发现曾经初出道的自己把自己当成艺术家是一件很自以为是的傻事。现在我们希望我们用艺术的角度去经营,无论我们的顾客他喜欢的是哪一种感觉,我们用艺术的眼光去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要求。无论是一生一次的婚礼现场,还是新张营业的公司广告,无论是自己制作的一部电视剧,还是帮别人寻找一个电视拍摄的景儿。不管做什么,全心为艺术去经营。
任京生:是的,无论什么事,只要用心去经营,就会被人认可的。今天对你们的采访令我有一种感觉,年轻人做起事来可以是奋不顾身的,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希望你们的事业越做越大。 李云昊:感谢您的认可。作为一家新的影、视、媒合一体的工作室,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会深思熟虑的经营。还是那一句话:用心经营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