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2日,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市,《西南回想——周成龙民族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此举行,来自云南曲靖的杨环宇、陈梅在当地“庇诗中乐团”伴奏下演奏了6支葫芦丝器乐曲,演奏结束,当地人被葫芦丝深深吸引,为其温婉绵长的音色。演出前后,当地媒体如《世界日报》、《温哥华周报》等对杨环宇、陈梅进行了专访。这不是葫芦丝第一次出国演奏,但却是第一次作为一场音乐会的主角,在现场大乐团的伴奏下奏出了葫芦丝特有的民族之音。几代葫芦丝演奏者的夙愿,在杨环宇和陈梅身上得以实现,这其中的推动者,是我国国家一级作曲、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的周成龙。 葫芦丝本是云南傣族和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间传统乐器,实现葫芦丝走向殿堂的却偏偏是跟这两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相隔千里的曲靖葫芦丝演奏家,实在让人深感惊奇。 杨环宇与陈梅是姑嫂,之前二人是好朋友。陈梅说她们差不多同一时间喜欢上了葫芦丝,那是十二三年前,某一天走在街上听到街边音像店播放着一支曲子,“很好听”,后来知道了那是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此迷上了葫芦丝。杨环宇作为曲靖师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色音质的敏感使她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 2003年,杨环宇毕业后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小学音乐课程在十几年前还只是个点缀,属于有了撑个门面没有也塌不了梁的学科,这使刚毕业的杨环宇总觉剩余精力无处可泄,便动了心思想办个音乐培训班。当时作为好朋友的陈梅还没正式加入,后来得到陈梅的哥哥陈兴彪不遗余力的努力下,杨环宇的培训班一步步扩大成了“曲靖环宇艺术学校”,杨环宇和陈梅也从好朋友成了姑嫂,更成为葫芦丝演奏中的一对搭档。 为了把培训班壮大起来,他们意识到需要有个真正的葫芦丝大师指点,于是一个偶然机会陈兴彪结识了被誉为“葫芦丝大王”的民间演奏大师哏德全。当陈兴彪找上门来求教,大师二话没说便收下了杨环宇和陈梅作为弟子。自此后,哏德全老师悉心教学,一身技艺倾囊相授。杨陈二女在对葫芦丝音乐上的领悟力确有过人之处。于是师傅用心,弟子努力,二人对葫芦丝的造诣渐显,陈兴彪又在此时全力推广,培训班规模日渐扩大,杨环宇陈梅也逐渐在葫芦丝演奏中小有名气。但是,由于葫芦丝这一乐器毕竟来自民间,从事这一乐器演奏的大都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难免在音准上受限,而葫芦丝本身构造也导致其音域不宽,难以在现代音乐发展中撑起场面。这时是2006年,陈兴彪此时并没有觉得非要达到什么高度,从常人眼中看,他这个培训中心已经很成功了。就在此时,又一个大师的意外结识推着杨陈二女的葫芦丝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个大师便是周成龙。 陈兴彪偶然到杭州寻找做葫芦丝的原料,云南知名葫芦丝巴乌演奏家王亚军于是邀陈兴彪同往南京拜会周成龙。周成龙一直致力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挖掘发扬,对葫芦丝始终情有独钟,在与杨陈二女接触后,顿时将其常年对葫芦丝研究所得对二女细细分解,尤其是在音准的核校,器乐的改进等方面大力相授。二女均有音乐理论基础,对此接受极快,远不像传统民间葫芦丝演奏者那么抵触,于是周成龙半生研究所得似乎也有了知音。这个来自上海的音乐大师也就尽其所能帮助杨环宇陈梅拓宽视野,对外交流。不仅帮助二人寻找渠道出版专辑,更指导二人编撰了系统的葫芦丝演奏教程。同时,利用他本人在国内国际音乐界的影响,不断把二人演奏的葫芦丝介绍出去,今年5月在加拿大的演出,便是周老师应邀出访2012加拿大亚裔文化节后力荐曲靖葫芦丝乐团同行,演出的巨大成功也使葫芦丝漂洋过海为加拿大民众所喜爱。 如今的环宇培训班已发展成了曲靖环宇艺术学校,陈兴彪成了葫芦丝乐团团长,杨环宇和陈梅,也在2008年一代大师哏德全去世后自觉担负着葫芦丝传承者的角色。她们说,现今的葫芦丝,因为没有一个权威标准而导致乱象频仍,甚至不同地区隐隐有要建帮立派的意思。作为哏大师嫡系传人,尤其在哏德全自传中大师亲自认可这一传承后,她们有责任在这一时刻挺身而出,在各界老师们的支持下正本清源。在国内为实现从民间走入殿堂仍须努力,但她们觉得,为这一天早日到来竭尽所能,她们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