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无墨 查看内容

【路南】糯黑村——披上棕蓑衣

2012-7-30 23:06|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10040| 评论: 0|原作者: 无墨

摘要: 糯黑村位于石林北部,被誉为未经刻意保护而保存彝族文化最为完整的村落。石头是大糯黑村撒尼民居建筑的核心,石楼建筑成为撒尼人石文化的重要标志。


      提到蓑衣,首先想到的是张志和的《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描写捕鱼人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悠哉悠哉,这种悠闲自在留给后人多少向往!所以走在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村里的小路上,看到有件蓑衣晒在大石头上时,不禁披在自己身上,不过我戴的不是斗笠,还是撒尼帽。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隐居在湖畔,逍遥世外,糯黑村也给人这样的感觉,石磨、石缸、石桌、石椅、石猪舍……这石头构成的生活里,几百年来,糯黑村都是用周围山上的石头盖房子,完全是一种原始的生活方式。风,叮叮当当地敲击着石头,那么的清晰悦耳,越发显出远离尘嚣。

       据介绍,糯黑村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区,附近的群山多为石山,人们依照石头的纹理层次开采,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板,用来建造房屋。挖地基时挖出的石头就够盖一间房子了,现在仍是这样。这些石头层层叠叠地垒在一起,还有直立的烤烟的烟囱,颜色深深浅浅,或朴素或沧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撒尼人的生活变迁,深受画家、摄影家及众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睐,有的画家就长期住在村民家里,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写生的画家还哼着个小曲儿,那一脸的惬意,就像看到诗人张志和在湖里晃悠。

       糯黑村还有一所小学,孩子们在操场上正开心地在打篮球,看到外来访客,都纷纷围过来,抱着手中的篮球和大家合影。

       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那种古朴的民族风情,就像这还滚着露水珠的蓑衣一样,有一种别样的意境和美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