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聂怀宇 查看内容

聂怀宇:烟雨江南.太湖夕照

2006-3-16 12:08|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9219| 评论: 0|原作者: 聂怀宇

摘要: 太湖,中国第三大湖,从我的眼前一直延伸,延伸到我看不到的远处去。看着这样平静而宽阔无垠的水面,我在想,如果把它放到西部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不知道高原古国的人们会把它称作“太池”呢,还是叫它“太海”。


    太湖这个地方,让我留下印象是多年以前朋友的聚会上。那一天聚会的主题是关于茶的,朋友们兴致很高的喝茶聊天。在那些茶专家和狂热发烧友面前,我当时纯属一个门外汉,于是就插科打诨地说些怪话,自以为是幽默。我对专家们大不敬的态度让他们感到无奈,普洱茶专家XX老师只好无可奈何地建议我,你先阅读一些茶的入门书籍吧,比如新版的《中国茶道》,你一定会喜欢上茶文化的。另一位好友崔大哥为了吸引我的兴趣,从中国十大名茶开始给我讲课。他说:但凡是名山名水,都出名茶。所谓十大名茶,实际上是与名茶所生长的名山名水有关,而且还和各种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关联,被社会名士传诵,于是就成了公认的名茶……他从西湖龙井讲到三潭印月,从洞庭碧螺春讲到太湖夕照,从茶中之圣武夷山大红袍讲到江泽民主席送董建华特首的20克茶王茶……美丽的传说和动听的故事,被他随意的侃侃而谈,不禁让我神往了。
 
  后来,接触的茶人茶事多了,慢慢的我也成了一个喝茶爱好者,有事没事弄点茶书看看,找点茶人聊聊,蹭点好茶喝喝,倒是闲暇时的一大乐趣。
 
  从那以后,逐一去这些名山名水走一走,看一看,再坐在那些山水之间,喝一喝那些茶名都是震聋发聩的“十大名茶“便成为了我人生中比较大的愿望。
 
  后来知道了名茶“江苏洞庭碧螺春”。从听到这个名字时我就开始纳闷,江苏-洞庭-碧螺春,这茶名中的“洞庭”,难道不是指洞庭湖那个洞庭吗?怎么又扯到太湖呢?我地理学得再差,这洞庭湖再大也不可能从湖南延伸到江苏吧,也不可能和太湖发生什么交往吧?这种心里的疑团我也没有去深究过,这种以名会意的主观认识却一直若隐若现的留在了脑海里。也有几次有意无意地查过资料,“碧螺春,原产地为苏州一侧太湖之滨……”这是能查到的非常肯定的信息。肯定的信息和不明白的心情纠缠着,成为强烈的想要到这太湖边喝喝碧螺春,看一看这“太湖夕照”的心结。
 
  那一年春节的时候,终于成行太湖。
 
  那一段时间,因为久居于寒舍中的关系,脸色渐渐变得苍白,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和纸张,两眼时常眯得只剩一条缝,当真是象鼠目寸光,一付很虚弱的样子。朋友担心我郁闷成疾,硬把我拉出了家门,并且让我自己驾车。我问:去哪?答:太湖。于是按照友人的指点,向太湖进发。
 
  车内渐渐暖和起来,车内车外两重天,感觉仿佛只是人的心冷,世界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不知道人们是用各种现代化的产品来欺骗了自己,还是大自然本来就在欺骗着人们。随着车子的行驶,我的视力慢慢恢复着。朦胧之间,远的山水渐渐显露出来,近的景物渐渐清晰起来。车子驶上了太湖大道,右侧就是一望无际的太湖,一条宽阔的公路直直的通向远方。我不禁开始惊讶造物主弄人,便关了暖气,打开车窗,任由寒风和着二月高悬的艳阳吹到脸上,吹到脖间,也吹醒了我有些混沌的心弦。比较了解我的友人没有只字片语,也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远处的山,都是不高小山丘,众多的山丘一直延延绵绵,层层叠叠,在黛青色的幕障里依次走远;我的脑海里变得空空如也,湖面空空如也,天空也是空空如也,可感觉到的,只有象刀子一样刮在脸畔的寒风肆虐。
 
  太湖,中国第三大湖,从我的眼前一直延伸,延伸到我看不到的远处去。看着这样平静而宽阔无垠的水面,我在想,如果把它放到西部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不知道高原古国的人们会把它称作“太池”呢,还是叫它“太海”。大山里出来的人们,最了解人应该学会敬畏,那些大山阻断了多少梦想。面对大山的时候,我知道,只有敬畏,才能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发现无尽的情趣。可是和面对大山不一样的,现在面对这样的大湖大海的时候,我心里却没有想到敬畏,我心里感到了渴望,感到了一种想要融化进去,想要在这大湖中振臂一游的激情。这或许就是山与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吧,让心情在大山的黑影中敬畏着,让激情在大水的暗示中涌动着。
 
  沿着太湖大道向南行驶,就到达了东山镇。
 
  山脚一群漂亮的建筑,远远地就向我们展示着华丽的身姿。“这是东山国宾馆,历任国家领导人来太湖休假,通常就住在这里”友人向我介绍。车子沿着东山宾馆的右侧上山,一条窄窄的山间公路弯弯曲曲地盘山而建。这样的山间公路马上激起了我开车的兴趣,那是我多么熟悉和久违的驾车感受,在西部高原那些大山中,我开着车就这样盘绕行驶,消耗了多少时光和青春的岁月。这样的弯弯曲曲的公路,总是让你不知道下一个弯道后面,你将面对怎样的一幕,或者莫名惊魂,或者豁然开朗,这就是行驶在山路上的乐趣吧。
 
  如果在这样的山路上可以提速疾驰,为什么不?汽车呼啸着,打破了树丛和道路的清静,小沙小石飞溅开去……
 
  我问友人,这山有名字吗?友人回答“洞庭东山”。听到这名字,我心里的一个结解开了,原来是这样,“洞庭碧螺春”原来是指这座默默无名的小山丘,而不是指那另一潭名水--洞庭湖。碧螺春的全称并没有被称作:太湖碧螺春,它没有附庸风雅随了“名山名水出名茶”这普遍的规律。这收敛的江南,原来就这样在细小处,以它特有的魅力让你瞠目结舌,而在这收敛之间,又往往不经意的显露出锋芒来了。谁又说得清楚,在这山下的“东山宾馆”里,有多少国家大事被商定下来并且付诸实施。
 
  洞庭东山,这不出名的小山,竟然生产出的是名震天下的“碧螺春”,多少文人骚客争相传诵。
 
  洞庭碧螺春,原产太湖之滨洞庭东西山(湖东为东山,湖西有西山岛),以雨前(谷雨前)采摘并且手工炒制的最为珍贵……碧螺春因其形状独特,口味别具一格,是江南绿茶的精品之作,同时碧螺春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命名的茶种……因此种种,而位列十大名茶之中。
 
  我们把车开到一处叫“古尚锦”的茶楼处,坐到茶楼里静静地品茗。茶香四散开来,心情被这空旷茫茫的太湖陪伴着,平静下来。看那碧螺春微微卷曲而妖娆的身形在开水的浸泡下,舒展开来,在清汤之中摇曳旋转,慢慢下沉,然后挺立起来,吐着芳香,这样的芳香随着缓缓上升的热汽,弥漫了茶室,熏陶着我们……于是我醉了,茶醉了,人也醉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只剩下感动,对活着的感动,对可以食可以饮可以行为的感动。清香的茶水让人微微沉醉,这种滋味有点催眠。时间,也仿佛停滞了。
 
  有时候,人本就是走一走看一看的,来过,看过,就可以了。
 
  江南的初春,天黑得早,才下午四点半,太阳已滑到了远处的湖际山尖,就要离去了。橙色的光四射开来,把偌大个太湖染成了一个灿烂绚丽的艳湖,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帆尘点,金星四散,琉璃荡漾,沿着这波光山影看上去,我们可以不受干扰地直视柔暖的太阳。虽然不禁自问,我敢和太阳直视吗?
 
  太湖夕照,是我们起身回程的时候了。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