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新闻 查看内容

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是个华人

2014-5-15 10:40| 发布者: kmzzy| 查看: 3824| 评论: 0

摘要: 赛珍珠是一个勤奋的美籍华人作家。她总共写了七八十本书。她1931年出版的作品《大地》,1932年即获美国普立策文学奖。1938年更因《大地》三部曲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 ...
      赛珍珠(1892-1973), 美国作家她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3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 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 虽然她17岁回美国上大学,在康乃尔大学毕业后,她又回到中国,在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执教,直至1934年她42岁时才回美国定居。 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由于从小就在中国生活,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十分熟悉,其文学创作基本是以中国社会为背景。
 赛珍珠是一个勤奋的作家。她总共写了七八十本书。她的创作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散文、传记、翻译、回忆录等等。其著作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她也为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她1931年出版的作品《大地》,1932年即获美国普立策文学奖。1938年更因《大地》三部曲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当时她才40多岁。以后她又写了很多书,获得的各种奖励难以计数。美国有30多个大学授予了她各种荣誉学位称号。故居内陈列了大量介绍她文学生涯的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她一生的成就。她的书房内藏书十分丰富,而其中许多是关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的著作,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文书籍。足见她虽然离开了中国,但心却与万里之外的故乡一直连在一起。
       现在,赛珍珠的故居已列为美国国家历史文物。它是一栋质朴的两层石结构楼房,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庭园和花房。从外表看和美国的普通村居没有什么两样。但室内陈设完全是中西合璧。客厅里有一大幅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石刻拓像,似乎表明了女主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切了解和崇敬。房内随处可见石砚、象牙古玩、唐代仕女画等她从中国带回来的摆设。壁橱内则挂着多件中国刺绣旗袍。最显眼的是她书房中央的那套明式硬木书桌和椅子。赛珍珠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下了她的成名之作《大地》的。因此,这套桌椅对她有特殊的意义。而她万里迢迢把它带回美国,显见对它情有独钟。
      对赛珍珠描写中国的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赛珍珠的老朋友海伦·斯诺在谈到她与中国的关系时说,赛珍珠的最大功绩在于向西方读者介绍了活生生的中国。在此之前,西方人对中国知之甚微,或者是被扭曲、受侮辱的形象。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使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生活有了全新的真实的了解。她的中国题材作品受到许多西方读者的欢迎。海伦认为,在三四十年代,有两位美国作家的作品对帮助西方人了解中国起了关键的作用。一位是斯诺先生,另一位就是赛珍珠。
      赛珍珠还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为争取妇女在美国的平等地位作过宣传和斗争。她对儿童更有特别的爱心,她在故居收养了9个亚裔孤儿,对他们关怀备至。以后,她又设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专门帮助领养亚洲的孤儿。 赛珍珠在美国生活期间,一直从事与东方和中国有关的活动。她在1935年创办主持了东西方协会,主编《亚洲》杂志。在这本杂志上曾刊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部分章节和其他介绍中国革命的文章。这在当时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她为废除臭名昭著的美国排华法案起了重要作用。她还反对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政策。为此,她在50年代曾受到麦卡锡主义的不公正对待,美国联邦调查局多年保留着她的档案材料。
      赛珍珠到美国定居后,就没有再回过中国。50年代,她曾想回到她称为“祖国故乡”的地方看看新中国,但由于当时历史原因未能实现。在尼克松总统打开与中国交往的大门时,赛珍珠是最早支持这一决策的美国知名人士之一。遗憾的是一年之后,她就带着未竟的心愿离开了人间。
      赛珍珠的墓离故居不远,在绿山农庄的一片小树林中。一条小路把人们带到幽静的墓地。遵照赛珍珠的遗嘱,墓地是朝东的,其含义不言自明。那块暗红色大理石墓盖要比墓碑大许多,上面用中文的篆体镌刻着三个大字:赛珍珠,而不用英文名子,可想女主人在九泉之下,对中国那绵绵的情思是永远不会断绝的。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