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已故丹麦华侨企业家、被尊称为“丹麦春卷大王”的范岁久先生诞辰100周年。 2012年10月11日,由丹麦范岁久基金会、杭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范岁久先生百年诞辰暨《春卷的童话》新书发布会”在杭州索非亚西湖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出席并致辞,市政协副主席张鸿建,前中国驻丹麦大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秘书长甄建国,丹麦驻华大使馆一秘康麦生,杭州市侨办副主任龚勤芳等一百多位中外人士应邀出席。 范岁久先生本姓袁,1912年出生在杭州,小时候住在杭州望江门一带,曾在杭州蕙兰中学读书,他的伯高祖即为清代著名诗人袁牧。 1935年,为学习农业,范岁久先生远渡重洋,成为最早到丹麦留学的中国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学成毕业后,他自主创业,在丹麦创办了大龙食品公司,“大龙春卷”遍布欧美等国,进入世界快餐名食之列。大龙公司不但为丹麦带去了中国的春卷,更深刻地改变了丹麦人民对外来食品的观念。范岁久始终情系故土、不忘报效祖国,在事业有成之后,于1982年成立基金会,资助中国留学生在丹麦完成学业,并支持中丹文化交流。哥本哈根大学迪特列夫・塔姆教授基于范岁久先生的生平事迹撰写了传记《春卷的童话》。11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杭出版发行。 王金财在致辞中说,范岁久先生是一个具有杭州平民特色、既高尚又平凡的楷模,根在杭州、心在杭州,热爱家乡,爱得异常深沉。丹麦被誉为“童话王国”,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在范岁久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举办纪念活动,对促进丹麦与杭州的友好交流、促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热忱欢迎大家在杭多走走、多看看,感受杭州秀美风光,体验杭州生活创业,宣传杭州城市品质,努力谱写丹麦与杭州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上世纪30年代,他带着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赤子之心,来到了丹麦。春卷使他步入成功之路。”甄建国认为,范岁久是为数不多的在北欧创办工业企业并取得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之一。甄建国回忆,在丹麦大使馆工作期间,他多次与范岁久打交道,范岁久每一次都很热情地接待来自中国的客人。“他带客人参观车间,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自豪。” “春卷在丹麦非常流行,我年轻时住在丹麦的一座小村庄里,那时如果晚上我们出去玩,总喜欢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拿着春卷。”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也有一段关于春卷的记忆。“大约是在1960年,春卷比美国的汉堡包更先来到丹麦,对丹麦人而言,春卷是第一种快餐。”裴德盛大使说,他至今记得那条广告――1996年,年过八旬的范岁久在电视上,用丹麦语介绍他的春卷,当他说起这春卷吃起来“佳肴置腹”时,作为商标的一条红色的龙腾飞而出,并发出“da!……long……”的声音。“当时一位中国人出现在丹麦电视上,这个冲击力是很大的。” 侄女袁安倩曾去丹麦参观过范岁久的大龙春卷。“大龙春卷和我们杭州的春卷有区别,外形有点像西方人的热狗,比我们的春卷大一号,大龙春卷皮是机器流水线生产的,每张皮像一个正方形,几乎一秒蹦出一个,就像在跳舞。”袁安倩说,“馅料也因地取材,以当地人喜欢的牛肉为主料,配上木耳、胡萝卜、包心菜、绿豆芽等蔬菜。”范岁久绝非常节俭,但不吝啬。袁安倩说,“他80多岁时,我去丹麦看他,那时他的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他的衬衣和袜子上还有补丁。每天去公司,中餐也吃得非常简单,常常就是两片面包,夹一根香肠。”范岁久在接受丹麦《日德兰邮报》采访时曾说,“我的成功源于辛勤工作和简单的生意经,就是说,赚进一块钱的时候,至多只能花掉8毛钱。” 虽然对自己节俭,但他还是竭尽一切帮助他人。1982年,范岁久先生成立了基金会,希望通过它支持大龙企业和赞助中国留学生。到1995年时,已资助了400多位中国留学生。 在新书发布会上,范岁久基金会主席、范岁久的长女丽生・斯德哥尔摩有感而言:“今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能重回他的家乡,分外难忘。今年也是中国传统的龙年,我的父亲,用龙的标志作为他在丹麦创办企业的商标,他对家乡的深情,由此可表。”丽生・斯德哥尔摩代表范岁久基金会董事会宣布,将向浙江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提供奖学金。每所大学每年可提供1到多名学生获得十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10万元的教育奖学金。这笔奖学金必须面向无力支付留学开支的学生。大学在提名申请学生后,须向范岁久基金会秘书提交申请学生的具体信息。 范岁久2003年在丹麦逝世,享年91岁。他所创办的大龙企业,由小儿子汉明打理。生前,范岁久多次回过杭州,每次回来,除了泛舟西湖,还喜欢去虎跑。最喜欢的早点是烧饼油条。在范岁久丹麦的家中,特意种着从祖国带去的兰花。在他的书房,特别珍藏着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