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无墨 查看内容

【余杭】火柿映绿波 秋色更醉人——海外华文媒体考察西溪湿地侧记

2012-10-12 22:06|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9826| 评论: 0

摘要: 西溪多柿树,柿是西溪重要特产之一。10月12日,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在杭州市侨办和余杭侨办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考察了西溪湿地,参观了西溪十景中的一大美景之“火柿映波”。


      西溪多柿树,柿是西溪重要特产之一。


     10月12日,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在杭州市侨办和余杭侨办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考察了西溪湿地,参观了西溪十景中的一大美景之“火柿映波”。


    西溪湿地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自对外开放以来,好评如潮,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观。


    首先映入采访团的视野就是一棵挂着红亮红亮的柿子树,色彩靓丽鲜明,而它顺着树前这条路走过去,却是一栋栋雕楼画栋、青瓦灰墙的古建筑群逐渐映入眼帘,这就建起没多久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叫人惊异的是,它的主人是一位叫王保进的文化商人,他虽然没有多少财力,却靠着十多年的执着、坚韧,辗转于浙、皖、赣三地,把近百幢江南明清古建筑,拆分保存到从余杭租借来的仓库里,再组建到了西溪湿地。为此,他几乎花光所有积蓄,随着西溪湿地的进一步规划和开发,这里被命名为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而今这个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成西溪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街两边还开有少仿明清的小商铺和食品店,买特色食品的,卖雨伞等工艺品的,还有不少活动,整个小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穿过明清古建筑群,从码头登上游船,船儿没走多远,柿子树就更多了,“绿堤”两侧,柿树繁密,浓荫蔽天,除了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不少柿叶也变红了,整棵树倒影清池,红绿纷披,蔚为遐观。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西溪看到满目柿树,尝了后直赞味道好,还御封了一棵最老的柿树为“柿千年”,从此西溪柿子名扬天下。


    余杭侨办主任汪雪平说:“而眼下举办的火柿节,不但能观赏挂满枝头柿树倒影水中的美景,还可以品尝到西溪湿地的一大特产柿子,每年举办的火柿节,更是“火”了秋日的西溪。”

   

    据介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境内有柿子树1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就有4000余株,这些柿树生长在鱼塘周围,还起着固堤、护堤的作用。西溪柿子以盘柿、方柿、火柿为主。方柿个大,火柿个小,但都味甜、汁多、核小,游客可以凭门票,参与幸运柿转盘的抽奖活动,奖品中就包括西溪美味的火柿。

 

   “火柿银花秋西溪”,看到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漂亮柿子,来自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的社长张大卫指着那些尚未采摘的柿子问,这么多的柿子,是不是维护费很贵,同时这些树上的柿子为啥这些不摘下来?


    导游小姐说:“这些柿子是自然生自然长的,不加任何人工修剪,一方面要留在枝头上做风景,另外,柿子熟了,有鸟儿吃,也会落在水中被鱼儿吃,我们西溪就是这样一个纯生态的地方!”


    据了解,为加强生态保护,西溪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塘、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离开河道上岸,采访团员们又参观了洪家宗祠。


    据介绍,洪氏家族自宋代起世居西溪,史上多出文人、官宦,尤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被誉为“钱塘望族”洪氏原是炎帝的后裔,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仅宋、明两代,洪氏出过三宰相五尚书,系八百年钱塘望族,洪家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为官清廉而传世。自杭州南宋始祖洪皓开始,洪氏家族历代忠于国家,忠于明君,维护民族安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宋之苏武”的洪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赋予了西溪湿地别具一格的旖旎风光,2012年1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上,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与四川黄龙景区、湖北神农架景区等6个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这是西溪湿地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将进一步提升西湖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也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件重大成果。


    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成为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必将对中国湿地公园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http://www.gcpnews.com/articles/2012-12-05/C1063_90277.html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