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57|回复: 7

[无墨] 阿妹的故事(文/无墨)/婚誓(翻唱:金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8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写《阿妹的故事》,原因有俩:一是前回写阿哥的时候自己说了下回要写阿妹,二是早些时候金花说希望我给她画个小像,当初不熟悉金花,现在仍不敢乱涂,就此文说明一二,小像的事情,希望金花原谅!
* a! _+ L/ ?, U7 H2 T3 \# w6 o1 ?* f. X* x8 b* y) T3 _
无墨听歌喜欢联想,这联想很多不是歌词来带来的,而是演唱者的音色,就如金花,很多网友说金花的声音甜嫩,其实除了这些,我个人的感觉还有一点是单薄与瘦削,有的歌可能还不觉得,但是在这《婚誓》里就明显多了,居然还“单挑”麦五版的呢,呵呵,一下心里很有感触,另外有首就是她唱的《好运来》,跟银花版的一比更是突出,当时回银花的贴时我就说更喜欢金花的版本,贴里没敢说是觉得这单薄更若人爱怜所以才更动听。$ T; ]7 p! W$ \
' z4 z1 f; R$ T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皆因为我的少年岁月中,确实有个名字里也有花字的阿妹,声音如此甜美单薄,人亦如此甜美单薄。
* K1 X+ _( w, C! f% F( i  Y2 z9 \
4 Y; a" M( Y: H0 N+ F% B0 q9 H阿妹也是少数民族,但是不知道哪个族,她是我小学的同学,跟我是邻桌,隔一条走道,人很文静很内向,学习很差,属于老师不喜欢的,同学们容易忽视的,女同学们扎堆的地方里往往不大见得到她的。无墨那时刚从东北转学去云南,听不懂当地方言,也属于独立大队,记得有一次下课了,别的同学都很叽叽喳碴的,就我跟她坐在座位上,哪也不动,她看看我,我又看看她,她转过头再转回头来看看我再转回去,我也是转回头去看看她又再转过来,转来转去的后来我俩都忍不住笑了。
% U; i3 P" a4 T; E& U+ W& K; U
, L" e% v2 R5 h) f- ]: s: ?常爱回忆跟朋友相识缘起的那一刻,总觉得蕴藏着玄机,就象我与阿妹,她给我的感觉总是迷一样,她从不说她的家里,从不提她的父母,哪怕她渐渐跟我的熟悉了,抱着我的作业猛抄,考试时还偷偷问我答案,还是不跟我说说她自己的事情。跟她比起来,我就大嘴巴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怕对老师的小坏话都会说给她听,听得她直乐。  \  D) o' A2 I

$ x' }7 h: O& j- r9 O; U* [无墨从小有个癖好就是爱串门子,喜欢到同学家去玩,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小村镇上几乎没人不认识俺的,考完高中后回去探亲,村里人还说俺还是位列村名人榜上第一人,比那考上大学的秀才谁谁还牛,老头老太都还记得俺的大名,一句“是你这小鳖犊子回来啦!”一把搂在怀里,呵呵,可见我当年串门子的串得那个勤,当然捣蛋的事没少干也是个原因。不过俺到了云南后,去过班里那么多同学家,就她家她不肯让我去,我也邀请她到我家来完呀,她咋就这么不信任我呢?有一次,我还故意陪她回家,谁知道她那么担心我会知道她家在哪,找个不回家的借口溜掉了。唉,罢啦!3 M. N1 u7 W" V9 H3 [
) [  C7 b8 T; p. M  N* O2 I% D; _% S
不过有一天,大概是五年级开学没多久,阿妹突然跟俺说她要退学了,已经办理了手续,下个星期就不来上学了,这实在是叫人惊讶啊!也就那一天,阿妹邀请我去她家玩了。
* i, _: {7 ^+ e0 g) I. E- }8 z* ]* w# e2 ?5 D& H' b7 h
这是我这一生中去过的最简陋的家了,黑黑的一间的小屋子,大概还不到12平米吧,连个窗户都没有,靠墙放着好大一张大床,被子什么的都乱乱的堆着,地上也是,到处都塞满了东西,暖瓶,小蜂窝煤炉子,炒菜的锅,还有些脸盘毛巾啥的,反正凌乱极了,根本找不到地方去坐,门是绝对不能关的,一关就伸手不见五指了。
. b0 {* E: b% j5 ^" F' S: p/ s7 R" l: D
就站在那坑凹不平的泥地屋里,阿妹告诉我说她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个人不能一个人又照顾地里的活,又照顾三个还年幼的弟妹,何况她读书也不成气,就干脆不读了,准备直接帮父亲种菜卖菜了。  Y' t' [0 e5 `8 _9 v" l/ U
" z' q- h# t6 G  H' y5 L7 s
记不得那天在她家玩啥了,但是阿妹后来真的就没来上学了。我曾去她家里找过她,但是她不在家,后来隐约听同学传说她在很远很远的山坳垦地啥的,不过身子骨比原来结实多了。( B  K0 y) g- T( |# S" J
2 \# U0 y& ?$ U% M
升学后,有一次跟妈妈去菜集市买菜,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吆喝着,有时候还双手叉腰那个泼辣,为一斤菜多一分两分挣个面红耳赤,真的不敢相信这会是昔日邻桌阿妹,也许更不该看到她的那个眼神:她看看我,我又看看她,她转过头再转回头来看看我再转回去,我也是转回头去看看她又再转回来。
0 u- }, i/ V# G' V& c% ^1 O5 G( d. \6 Y" V1 Q$ o+ p' c; D" d9 q0 X
已不再是当初那忍不住的笑了,当妈妈拉着有些怔怔的我从她眼前走过的时候,她没跟我打招呼,我居然也冷漠地把她当成一个陌生的卖菜小姑娘了。从此再未见过她,等我下决心想再去看看她的时候,她家那儿早被扒平了盖上新楼了。9 O- l& C3 Q# X! `7 n

8 k8 l5 j$ t2 }  b6 u2 L跟别的同学比,阿妹给我的回忆实在太苍白了,但她叫我体会了一种深刻,那种本来很要好的伙伴,不知道被什么给无形分隔后的无奈与痛楚,常常叫人惋惜不已,这事每每提醒我以后与朋友相处时总是凡事尽量留有余地,千万别把话说绝了。
4 [, W3 v( U9 q, ^: Q/ P5 }* l# p5 h0 W9 r. ^$ x6 i; i2 ?
许多年以后,如果谁叫我想起她那最后一面,我都会想,我当初是不是该跟她说说话?同时劝妈妈把她的篮子里的菜全买下来?妈妈会买吗?如果妈妈去买了,她又会怎么做?4 v8 d8 r* e  D4 V" p3 l0 X

  G* m/ S4 a' D$ B# H后附:金花单挑《婚誓》,图片用的是金花原贴图片。
9 S: \7 b7 [; k  K- P( c. I  z: Q; P1 s; m% r; E6 v
好象流水日夜响 ) x% J) W6 ~0 M; d% ^
流水也会有时尽 ) O! P) u% Z$ ^# u% E/ a" n
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 @5 R& i- e( L( `# s& ]" s

' M  V; k. L. E4 x1 a9 q4 ^阿哥阿妹情意深
9 e7 I: z" L" B* `+ Y0 _好象那芭蕉一条根 1 e1 ~3 h2 l  m& y
阿哥好比芭蕉叶
( j! o( S8 V7 r) q! z阿妹就是芭蕉心
0 e8 H- w- q0 |! g1 G1 B! |6 H( h& w" V" ?
燕子双双飞上天 2 p# K% O$ `3 Y0 h6 |$ v. m
阿哥打秋千
# k. W$ F; U/ F, C8 A5 P0 t* P3 V秋千荡到晴空里 ' F9 l" S( h1 I& r. c% F0 r
象燕子云里穿 4 ]4 ]5 G' p9 Q4 R3 }/ m# V

# w+ v/ s) J& {) |弩弓没弦难射箭 & s. S6 U: |6 o
阿妹好比弩刁上弦
/ T0 F3 G# f/ }! H5 x世上最甜的要数蜜
  p( M* D3 E% P" m8 N7 ~6 Q哥心比蜜还甜 . A7 n- P8 y5 r- d+ C' i$ U3 ]
5 [5 v! h9 n! a
鲜花开放蜜蜂来
, z9 M' D7 u- H2 K鲜花蜜蜂分不开
6 [/ S) x9 `1 d+ ?4 v蜜蜂生来就恋鲜花 9 |; ^3 G" j7 F3 T
鲜花为著蜜蜂开 .# _: \" Z& k; a) r
9 q5 I6 e- i& b( S" t) V; a
) Q" H) h! O. Y. A' \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交者: 零加一中 2006年3月19日18:41:43 于 [高山流水]http://www.bbsland.com 8 F5 B* Z t4 n, } 0 I6 [ |" C2 k* `. {8 x6 k - h6 P5 S# S4 ]! S 无墨的<阿妹>,令人感伤.文革前有两篇真正的名人范文(即不是“不须放屁”那类),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一篇是鲁迅的<少年闰土>,另一篇是工人作家胡万春的中篇小说<过年>.我想无墨小姐大概没读过,读过了这类范文,类似题材往往就难以写好,有点象名著改编难度特别大一样.* H5 _* M$ f, [- { , ~/ |0 q9 V7 m( R, Y- h# ~* H5 ]8 U <闰土>出现于小学课本,是鲁迅某个短篇的摘录.文章开始是明月当空,一片西瓜地,一个少年手执行钢叉,一叉子扔过去,一种叫猹的小动物抱头鼠窜.按照老师的讲解,一幅美丽的画面,再加上对少年的生动描写,一下子把读者吸引住了,这确实把我给吸引住了,放学回家后,我马上从爸爸的<鲁迅全集>中把这篇原文找出来读了一遍,可惜已不记得那篇文章的名字了.闰土是周家某一长工的儿子,因为周家对长工并不象传说中的刘文彩,黄世仁那样凶恶,所以鲁迅和闰土关系相当不错,经常一起玩.对于鲁迅这样的少爷,闰土自然是无所不能,鲁迅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以后鲁迅出去念书,回来时发觉闰土苍老了好多,几乎已认不出,自然也没有了小时候相见时那种欢愉.鲁迅走时,闰土送他,是周老爷让他帮鲁迅挑行李的,两人几乎已无话可说. - a. [2 [/ B7 N2 w1 } / T6 x* A! W9 i/ {5 M6 J胡万春的<过年>是从弱者的一方来描写这种伤感的.文革前的上海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故事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下午四点的吊胃口式的<讲故事>节目使这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资本家的姨太太生了个儿子,没有奶水,雇了作者(第一人称)的妈妈做奶妈,作者和妈妈,以及这位少爷(好象小名叫阿宝)就睡在一起.人非草木,资本家的少爷和奶妈的儿子天天混在一起,变得象亲兄弟一样,和奶妈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断奶后,姨太太就把阿宝带回自己身边睡,奶妈就做个一般的佣人.阿宝自然是十二个不愿意,但这是由不得他的.开始阿宝对作者和奶妈还感情相当好,但姨太太天天向他灌输些亲不亲,阶级分之类的观念,阿宝的立场终于转变过来了.有一次,他骂(或打)了奶妈,作者和这个昔日的亲兄弟打了一架,然后他妈妈就被辞退了.% S' u5 d4 o/ X 4 I& g9 W+ c) Y" a# d, M非常希望许多年后在大陆小学课本中见到无墨小姐的<阿妹>.为防止若干年后读此文想不起感慨之来源,将无墨的故事摘要附上. ) g" Y1 h$ n% i5 j* U * @1 L( u, R1 N o: e- {0 u7 H$ k.阿妹是无墨的小学同学,成绩差,内向,不太合群,由于抄作业,考试作弊及其他原因,她们成了好朋友.不知为何,阿妹从不带无墨去她家玩.五年级刚开始,阿妹告诉无墨她要退学了.她妈妈去世了,爸爸不能一边种菜,一边照顾三个年幼的弟妹.阿妹说她反正书也念得不好,就准备直接帮父亲种菜卖菜了.升学后,无墨一次和妈妈一起去菜市买菜,看见阿妹在卖菜,为一分两分争得面红耳赤.她们相互没有打招呼,以后再没见过.等无墨下决心去看她时,阿妹的家已被扒平盖楼房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读过。喜欢。记得更清的是无墨的《戏 太极剑》。 /无内容 - 京歌票友 3/20/06 (1) 0 i8 E. f. O. @
阿妹,阿宝,还是闰土? /无内容 - 零加一中 3/20/06 (0) & z+ t; E, i0 S( k) n; z. Q
谢谢零加一中兄的鼓励!无墨看过 - 无墨 3/19/06 (0) & o( @* F$ J4 Q9 ?5 y
好文,回头看了无墨的, 果然,岁月留痕 - 南泥湾 3/19/06 (0)
* c. r* \$ T; N9 X一中读得认真,联系得也对路 /无内容 - 老中关村 3/19/06 (1)
4 ^& t9 H+ q5 E( i! r9 ~谢谢,班长应该知道这两篇. /无内容 - 零加一中 3/19/06 (0) 1 U7 ?5 Z3 @" o
阿妹 /无内容 - 金花 3/19/06 (0) " q% s( X' M  X; \
再顶一次无墨的! /无内容 - 金花 3/19/06 (0)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2.bbsland.com/music/messages/250300.html / W. ]; {7 f } z7 R+ V4 V / Q* |3 d/ C0 u, q9 D1 {! U( E送交者: 无墨 2006年3月19日19:36:33 于 [高山流水]http://www.bbsland.com 7 q) N3 U# ?) z, u% {! N1 a - b! e8 O) ]1 k& ?) w( x7 ~ 回 答: 阿妹,阿宝,和少年闰土 由 零加一中 于 2006年3月19日18:41:43:% b/ m+ l- H8 n) k6 A/ a 7 O' [5 O8 Z, X3 j 5 q0 s0 ^8 o: {+ J0 _ 鲁迅的〈少年闰土>,但胡万春的中篇小说<过年>过年没看过,今天听你这么说,一定要找来读读。 # {. z! l6 Z4 p " x3 A9 i% }# B; d- E4 x$ W7 U无墨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做过不少农活,爷爷奶奶家里不是很富裕,因此对贫家孩子或者逆境中的朋友总有着很特别也很自然的感情,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工作以后认识的朋友反倒没有少年时代这些同学印象这么深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故事的确都是真实的发生在无墨身边,不随岁月流逝而流逝,勿需任何雕饰即可整理成文。4 `; c1 T' n$ ^$ @ 9 g4 u# p! F& | 无墨码文总是错别字不少,在贴〈阿妹的故事〉前刚好一笔友上线,我说给你第一看,但是你得给我提点意见,现在写东西信手就来,也不仔细立意与中心思想了。他说生活本身就高于一切还用刻意立意么,现在在看看一中兄的〈阿妹,阿宝,和少年闰土〉,觉得他说的甚是。我们的身上早就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些来自父辈的,地域的等等差异,哪怕看起来同在一片蓝天下,也注定了彼此之间必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发表于 2006-6-15 01: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是你和同桌阿妹之间的故事和心理状态的变化!
. K; E( Z, I) A! v* D' D# T3 j
0 E2 J8 r! Y% ~( e1 G;);)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庶士同学,没去看看我的涂鸦?我现在天天都会涂点上去
发表于 2006-6-15 05: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