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 z% k" ?6 P, a# x% r, P4 y0 a: B
- X7 j: ~5 r5 @! Y6 C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
B; X& e* p6 D7 W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7 F, q7 P9 |* _- \& s8 v) I& G0 f9 h* o
無來亦無去1 n) v* r4 C; \1 E) K3 n2 p% f% H
p. D8 K1 o" t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 A$ C# R! M- f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4 ~# Q; p* T: s+ w
3 L1 x; B9 \9 j2 G3 z" U3 N 這本經典是講智慧的成就,般若波羅密多大智慧的成就,而成佛的方法及路線,由* Z- s& z- J* i7 }# ]
須菩提提出來問,佛說明了一個入門的方法──善護念,就是金剛經的要點。真正的修
, y5 t0 x1 j; ?* t- Q3 z& [6 F8 ?& f$ T養,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個字,「善護念」。任何人成了佛的時候,都有十個名號,
! f* w! a+ ^6 P; n8 V譬如佛、世尊、如來、善逝、無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號之一。「如來」是個通稱,
: ^" @; ]) x8 r& c; h/ @任何一個成了佛都稱如來。佛教到了中國以後,我們一般的觀念就把它加起來稱,叫作
2 I: ?$ p3 U* A如來佛。如來本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不同的名稱而已。
! q% ~# f: d: S4 W$ ^ C5 b 為甚麼成了道的要稱如來呢﹖如果我們先拿中國文字來研究,「如」是好像,2 X' g& d9 s! [8 k8 S& X
「來」是來了,好像來了。他實際上不來也不去。以人世間來去的現象,說明本體道體
" ]9 D+ V/ O) c) e7 `8 a! \的作用,就是好像來了,沒有來。; _" Z; P5 }7 U
譬如電燈,電風扇,把開關一打開,這個電來了,但是看不見電,只感覺到光,感
( b" h2 A0 X3 a9 X6 m; o5 R& t覺有風,電來了沒有﹖來過了,好像沒有來,它又消散了。電去了沒有﹖去了,好像沒+ E' z& b: x5 S! d+ P3 l
有去,再發動它又來了,它是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如來是眾生本體自性,道體的
5 F# z5 E$ j3 E# B- \) p6 e% o& E* v8 q一個現象。譬如人有喜怒哀樂,有思想有妄念,我們在座的人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 j. A9 Q- _. c% p( H# x" O+ n9 m" z
經驗,甚至有六七十年的人生經驗。我們一生都經過太多的悲歡苦樂,得意與失意,痛
7 s& u. r% v% `$ D1 a/ L7 _0 q苦與煩惱。但是,當我們此刻坐在這裡的時候,那些煩惱,那些一切,都整個沒有了,# q# p8 k! n/ s
再也沒有了。去年的事沒有影子,不要說去年,昨天的事情已經沒有影子了。可是有沒
9 U7 b, C, F7 u0 |% S; j# W有昨天的事﹖有沒有十幾歲時的事呢﹖都有,好像來過了,「如來若來若去」,你說沒
, {: r: j! \7 d有來過,的確來過,幾十年人生所做過的事,你說做過沒有﹖若來!好像來過﹔可是現" [! x2 V0 h8 V7 p5 n0 F+ Y0 ^
在都沒有了,昨天的事,做夢一樣過去了。昨天的事走了沒有﹖若去!好像走了,好像
* f& t g) L$ e" j- |8 i又沒有走,一想,又在眼前。
( ^# `$ J3 g: z9 g7 C2 L 如來這個名號,也就是說明心性本來的那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佛經所講的相,也
3 U7 @' T+ |/ s- \7 a2 ?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種現象。我們再縮小一點來說,第一分鐘一個人開始講話,
: R$ p9 j- m' i我們大家聽到沒有﹖若來,好像來過了,每一句話聽過了,又過去了,若去,好像走掉/ {$ N7 x9 l8 P+ s/ }& m/ T
了,他再說,又來了,但這個本體如如不動。所以佛經說的是形容,當我們證到修養到
3 q" h- z8 B! W8 C/ i8 w那個境界,幾乎近於清淨空相的時候,如如不動。好像不動,沒有真不動,假使真不動. B0 `- L, G) M) q) ~/ Q/ Q4 u
的,那就是個死東西了。
! b. p- E; `9 D Q g& p n 自性本身,也就是說真如本身是活潑潑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動。這個如字,在佛
( q, e. o7 ]) x. f) x, T法裡經常看到,像「如夢如幻」,「真如」文字倒轉就是「如真」,好像是真的。你如' e0 n4 f: H" R% ~. e% Y
果執著了一個真的,那就落在執著上,執著就是妄念,又是錯誤。所以「真如」好像是/ e7 W, K1 [) p0 U' h( {
真的﹔「如來」是對佛法身的稱呼。
a- k6 d! s9 q2 Z. h6 T( V 一切眾生與佛,都有法報化三身,法身是自性的本體,等於剛才我們的一個比方,1 j2 f9 E2 F: m4 A. h1 D) U9 O
虛空中都有電,是宇宙間的能量變化,你手碰虛空並不會觸電,待因緣成就,一磨擦就
' V2 a& e3 G7 X( j; A8 s# d4 ?發電,它本來在虛空中存在。如來若來若去,法身是不生也不滅,所謂不生不滅也就是
( B- R. p2 L4 R不來也不去,不死也不生,它是永恆,好像永遠是常在,這是說法身。
7 `7 ~0 T4 U: c2 _) M 報身,就是我們現在父母所生之身,也可以說是化身。我們大家學佛修道的,有些' ]( X0 n2 y0 S2 s3 s9 Z
人開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燒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過是法身成就,報身沒有轉。* {+ F5 d" D/ Z$ D, u8 ~
得到了報身成就,轉成圓滿報身時,不但可以無病無痛,更完全變成色界天人之身。但
}1 i, c( j& U3 p( A% W6 m是圓滿報身的修持,還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後再起修,這是另一條路
. q8 Z% L; L8 b% w' T3 b4 ?/ f線。修成了圓滿報身以後,就有千百萬億化身,現在這個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
7 Q% f. b( E% A. ~8 R其實三身只是一身。& i& B2 ?2 e/ w; v7 V! g
菩薩的化身有千百類,很多菩薩化身異類眾生。所以我經常說,吃牛肉小心啊!說 a* S0 U( \% C
不定吃了一個牛菩薩,因為菩薩要去教化牛,所以化身成牛。$ d: [" p3 a9 @+ c D- q
/ k1 m1 e1 R; d [) S; f) t 如來的境界: A, z9 _6 F* W, L
" N7 Z: Z& a/ {
法身怎麼來的呢﹖你們大家在參話頭,這個思想那裡來﹖那裡去﹖「無所從來,亦
6 Z$ v G" j2 I9 O無所去,是名如來。」你為甚麼去管思想﹖它來的時候,貿然而來,去的時候,貿然而' K5 P. ~# ]: D% L& k+ ] u
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時候,拚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傻得像顆金剛一樣,顛$ c* U+ _/ Q# r
撲不破的傻。人家金剛般若波羅密,我們傻得呀像般若波羅密的金剛,笨得要命,你為( E$ `2 D/ A1 U
甚麼除妄想﹖妄想本來空的呀,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留也留它不住,哪個. c, Z9 a) d5 J5 s2 y5 x
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說我覺得痛苦煩惱,你不是說傻話嗎﹖昨天的日子早過去了,昨天! Q, z) U) S( L/ E# z( P9 x$ ?" T
的煩惱早沒有影子了,現在坐在這裡不煩惱嘛!你現在很煩惱,等一下不煩惱嘛!不可( A2 d" x6 r* D. }) z: _* a T) p
能永遠煩惱,煩惱並不停留﹔換句話說,清淨境界,也並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功夫,
# x) o8 u- ~1 H2 X偶然坐一堂清淨,然後下了坐,兩腿一放,唉唷,清淨跑了。清淨怎麼跑得了呢﹖無所8 z% I. F9 G; B( q1 x/ }# m
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清淨根本沒有跑,是你理解見地不夠清楚,所以覺得功夫. A y' o; ?7 ?2 ^! D4 ~9 I
跑掉了。有的人說,功夫來找我,甚麼叫功夫啊﹖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你# r/ ^0 W P. [! Y
如此懂了,無一刻不在清淨中,由此起修,慢慢到達三身成就。5 W% w" V! Q! r/ t
關於三身,前面也曾說過,法身就是如來,報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論的
# J, k3 f5 v; ^6 u+ v: `道理說,法身是體,報身是相,千百億化身是用,就是體、相、用。萬事萬物都有它的) J3 k' h B5 S5 X/ Q( v0 B6 X' s
體,相,用。我們曉得這個道理以後,現在大家說修行,學佛,要找名師呀,拜老師呀,! ?6 X/ S1 F( B% E% L, |8 v
傳一個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沒有保留的都說了啊!一個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 Y, V! g4 Y) F
鈔票送得多,頭磕得夠了才傳給你秘密,那你千萬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會去碰,因為
( ]! O+ _( p; l' `: A他做人的道德還不夠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沒有甚麼秘密,甚麼上天有忌諱啊,2 G1 h. |2 F, r
不能妄傳啊!都是胡說。) u5 H, ?7 u. f
道是天下人的東西,有人認為,壞人不應該度,光度好人,好人何必要你度呢﹖他
" }- ~( {( e, W本來就是好人嘛!佛來度佛幹甚麼﹖佛是到苦難的地方去度化眾生,去教化難度的眾生。6 D2 d+ J1 k( U3 [
所以佛把道都告訴你了,修持的方法,金剛經上都有。現在,我們加上許多羅羅嗦嗦的+ `2 S! [, }8 f' d9 t
說明,是說明心理狀況,不要著相。
( n4 l! j/ M3 Q9 r- l* B/ Z) j2 D" k 有許多人學了佛,受了宗教儀式的困擾,看了經上這一句,「若有人言,如來若來9 a. S7 D; y& _3 `% x/ B6 H
若去」,不免有時會夢到佛,那個佛啊,是躺著的臥佛。還有人問:老師啊,真的假7 s8 W/ ~! B& o2 z1 y$ ]9 F5 z% C; n2 ]
的﹖我說真的呀,當然真的嘛,因為你夢到嘛!你現在還在說夢話,對不對﹖你在說夢; q+ y* l& E& f- a% y8 A" \
話,我是清醒的人。
% ?8 S' R! K; m' `; o! c' ] 有人來說昨天他夜裡看到佛,我說當然真的嘛!因為他還在說夢話嘛!所以我們清1 Z/ Y' i1 D6 c8 ?9 [" E9 B
醒人答覆他,是對付他那個說夢話的樣子。這個是甚麼呢﹖要研究唯識才知道這是意識8 W* b0 y' G4 w) C/ G$ ^" e
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夢,隨便你做甚麼夢,都是你一輩子做過、聽過、想過、看過的/ E4 n, y- d* o( G
經驗,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如果超越了這個範圍的夢,另當別論,那個道理就很深了﹔
4 W8 R+ [( Z6 c7 h有時是你前生阿賴耶識那個影像,不是這個世界上的,是偶然帶過來的。$ x2 i& T: d3 p' @$ |; b* K' r
有人認為如來來了,昨天來看我,又是佛光普照我,現在沒有了。「若坐若臥」,/ o$ M: ~8 I7 G6 Q& M" @& O
有些看到是坐像,有些看到是臥像。佛說啊,你不要搞錯了,如果有人學佛這樣著相的
" [- k! ?2 u8 w話,「是人不解我所說義」,這個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理解佛所說的道理。8 i7 {+ r4 B/ K
甚麼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體,悟了道,證得法身之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8 \4 t7 d2 F0 N# U- g) s8 K$ ~- j( F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臥。你說那是個甚麼境界﹖不要被文字騙過去了,
$ J2 D7 U4 g5 g2 H, s9 t5 {1 N% U6 B那是個非常平凡的境界。甚麼境界﹖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你現在這個樣,不坐也不臥,1 A6 ~+ G7 V! f9 K7 }
不來也不去,現身就是佛,既沒有動壞念頭,也沒有生好念頭,此心平平靜靜,不起分4 h2 Y: p1 r+ J! K5 `
別,當下就在如來的境界裡!你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麼高遠,其實是非常平凡的。% \5 G8 d$ l1 U( S% N/ ~+ }
如果我們拿金剛經的這一段,用中國儒家中庸這一本書來講,就是:「極高明而道中- [6 O6 w" m) z# |$ E7 @& {- c
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 v/ \. X. Q; @# m
也。」
2 C1 Z/ U* M" M1 G3 E0 P8 a$ e# Z. q 道是怎麼樣呢﹖極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來也不去,就在這兒。我們現在了解
- y- t+ s9 t. r& W( [& S了這個道理,再來看一個真正學佛修持的人,要怎麼用功才對呢﹖不用功即用功,你加
8 h0 _! ?# P1 F, L' a! e- u一個功去用,就是著相。我們經常觀察自己的煩惱,心行,不來也不去,不坐也不臥,# L( [( [/ p, h1 c; O7 N/ d
不生也不滅。前一個念頭沒有了叫做滅,後面一個念頭來了叫做生,生出來的東西一定2 s5 m: F+ ~! b+ G. p
有滅亡,滅了以後就沒有了嗎﹖不是斷滅相,它又會生。生生滅滅,如水上的波浪一樣,
8 v. `+ t; o9 V: j# V' |+ F波浪儘管在動,動了以後那個波浪又一個個散了。儘管波浪看不見,全體的波浪是水變
) w3 P. p! ~8 W+ D9 ~& y8 p6 k的呀,水沒有動過,還是那麼多,不多也不少,永遠在那裡。+ Q+ E6 I& }2 [
我們用各種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個波浪,想盡辦法要讓那個波浪
/ x# z* l5 d% b( c5 y( h0 j變平,變平了又怎麼樣﹖變平了還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說,拚命去弄平,0 e1 `0 a7 J$ g7 v' A4 P9 W
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對不對﹖是不是這個道理﹖我想是這個道理!你仔細想想看。你的
. B) Y7 q: `& B; N9 z想也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本身就在如來清淨的境界。這個是般若的眼睛,所以我們7 Y s0 y% T- X. X; ^$ }
給它的結論是這樣的:0 ^5 M9 g2 n7 ~4 d ~, c+ u
1 m1 N7 M( T0 @- m; M, c" X
第二十九品偈頌0 r" g9 b j2 t
" S+ d" b0 Q( `; B2 a, A& ~* u' f5 t 安排擺布只為他 身外無心不著磨0 I: s( J g1 c# }
若向畫眉深淺看 迷人豈止髻堆螺
2 z" I7 k2 P$ R; Q
; h) d" h* @& i1 V& d F# E! p 「安排擺布只為他」,修道的人用各種方法修持,盤腿打坐,念佛,各種的安排﹔7 h) L9 M9 l* S: h/ m% J
想修道就是做安排。不修道的人呢﹖則任由煩惱痛苦隨時指揮擺布。念頭、思想安排擺- ~: Z# H9 @8 z- {( m! g
布只為他。) g- F: M# g1 N9 ]5 S( \ E
「身外無心不著磨」,如果我們曉得這個身體是假的,暫時借來用的一個工具,向
! S$ b$ h0 C( a$ U7 B爸媽借來用幾十年。真到了無心之處,甚麼叫無心呢﹖一切妄念來不理,它本來是水上
& C- `) C8 A2 A7 X" I的波紋,又何必理它呢﹖不理就不受這個虛妄心理之磨障,這都是假的,這個威儀自然$ ? n9 g3 t) q
寂靜。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來,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紋一樣是假的,
# W+ F& A0 ?/ X& A, X就會被水上的波紋騙去了,而忘記了自己水的本性。
( R Q, q1 l( f2 o2 o8 x V. J& [ 「若向畫眉深淺看」,一般人都被深淺騙住了,畫眉深淺,迷人髻堆螺,這是唐人! C8 |4 y4 e* Y
的詩,畫眉深淺入時無。一個新娘子第二天對鏡梳妝,問新郎官,我這個眉毛畫的好不
- h6 M% A9 l- e好呀﹖顏色是淺一點呢﹖短一點呢﹖翹一點還是低一點﹖合不合時代﹖現在的畫眉有些
% s- W1 b& Y6 Z% K( Z! \是翹的,有的還塗上咖啡色、紅色的,燈下一看,喝!羅剎國來的那個樣子,真是紅眉
' k1 ]) I: R: }毛綠眼睛的那麼搞。唐朝的人喜歡印黃,額頭裡弄一塊黃顏色,現在一看都是黃膽症,) }5 \+ K- P5 s+ \, p, c4 r
唐人以這個為時髦。等於印度女人喜歡眉間額上挖一個洞,從小就挖,然後嵌一顆珠子," }" J6 x+ b) N6 x7 k- A! P6 f
世界上各種怪樣子都有。畫眉深淺入時無,這些詩看起來像黃色,其實蠻老實,是說個
) a' t8 h8 M) B) f讀書人一輩子找不到工作,因為不合時宜,最後是聽人家勸告,學著跟時代走。所以說8 Q1 L7 R+ v6 ]! V
你看看!我現在合時不合時﹖就是畫眉深淺入時無這句的本意。; a7 |" F$ A1 B, o6 s8 c
「迷人豈止髻堆螺」,古人梳長頭髮,盤到頭頂上一個髻子,堆起來像顆螺絲一樣,
2 f* y$ q, \* F) |% o很好看,也有像捏饅頭一樣,堆在一堆高高的,很多人看了這個頭髮,傻了,著迷了。
b0 v& D0 a$ S6 q% q5 R: b5 h, E其實啊,甚麼叫作美,不是男女之間的色相就叫做美啊,這些境界就把你騙住了,物理
; x( }2 |1 p3 ~- K5 V/ E1 z" i世界的一切慾望就騙住了你,世界上沒有那一樣東西不迷你的,都在騙你,都在受騙。
9 e1 O. M6 _1 v6 I. c# C7 }3 q* {為甚麼﹖因為認不得自己自性如來,只看見那個水上波紋,被波紋騙走了。認清楚了波
$ S2 u1 G# V" `4 B紋,就知道感情、思想都是不去也不來,此心本來清淨的,你也就少上當,你就金剛般
! D( E* i# K8 i9 M z( H3 T若波羅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