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D- h* }+ W- V1 d3 ~% h7 r
, O8 z7 v! ]% n5 Y
音乐厨房在中国美院斜对面的巷子里。那个巷子里几乎全是酒吧,就音乐厨房算是个餐厅,更确切地说,它从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八点半都是餐厅,之后一直到凌晨一点半又是酒吧。据说它的总部在厦门,一开始是一家红茶馆,当然是好些年前的事了,后来越做越大,便转型了,像生儿子似地在几个城市开了连锁店,杭州的这家是第五个“儿子”。
- V( n4 a7 N: W, O+ u4 U& x
6 j; ?4 |+ L5 ^既然叫音乐厨房,音乐是少不了的。歌手或乐手都在二楼表演。一楼有餐区也有吧台,吧台和别的酒吧的大同小异,只是顶上吊了一台电视机,而屏幕上经常出现的就是表演者,歌曲声从装在柱子上的音箱里传出来,常常使就餐的人们一齐停下来,扭头去望银屏,那种景象有趣极了。, N6 O/ Z2 X8 D# l
5 V% G8 R* a I7 t. E) Q4 g2 C
在不同时段音乐节目的风格也不同。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是琵琶演奏,六点半到八点半是歌手唱邓丽君的歌儿,九点到十一点半则既有唱摇滚的,也有唱流行的。给唱邓丽君歌儿的女孩伴奏的电钢琴手大约35岁,留着长发,令人想起刘文正、钟镇涛那个时代。那时候我正上高中,所以听着这歌声、看着这发型都觉得亲切有味。有一个叫杨峰的歌手大概是唱摇滚的,不过他流行歌曲也唱得好,特别长于模仿阿杜,连呼吸声都极似。他听说有记者来采访,还特意献了一首歌,可惜我把歌名忘了,只记得当时颇有些陶然了。
+ L1 e6 K8 X( p" d# X/ i+ _) }1 Y9 W# O) z5 ?, \7 h6 V
火知了酒吧的主唱是这里的常客。他说喜欢在这里吃饭,因为菜不贵,三个人吃才100多元。火知了是杭州最有名的摇滚乐酒吧,离音乐厨房仅十几步之遥。在这位歌手看来,摇滚乐能促进人的酒量,所以人们会在火知了拼酒;而抒情音乐则会激发人的食欲,所以你只能在音乐厨房看到饕餮者、小酌者,却看不到酒徒。
# d, @$ ^, f; p9 S a4 R# }) ]6 W6 @# G
说起这里的菜的特色,总括一句,就是海鲜加水果。厨师长陈明扬在海滨城市厦门干了20多年,做海鲜当然最拿手。例如他自创的虾茸香蕉棒,即在香蕉果实中间挖凹槽,把虾泥填进去,滚上蛋黄、面包屑,到油里炸一下,再包上香蕉皮,吃起来会觉得虾味重于其他味道,如果不是香蕉嫩软,怕要误以为这是只大虾仁吧。还有凤梨鱼翅羹,高汤是由龙骨即猪排熬8小时而成,然后放入加工过的鱼翅,鱼翅本无味,因此要用高汤入味,再加入菠萝肉炖,这样鱼翅有了高汤味,汤又有菠萝味,鲜美、滋润,吃过后会老惦记着。
3 G/ V9 e. U C2 \& ^9 L. z6 f! k T9 d
音乐厨房的室内装潢也让人忘不了。楼梯扶手就是粗粗的有些开裂的毛竹,转弯处用粗麻绳绑着。二楼对着楼梯口的餐区被一道木篱笆墙隔成了两块,其中一块的边界是一堵墙,绿色的窗框周围贴着杉木条,窗户顶上用杉木条拼了个房顶的形状。木桌被等距地挖出一个一个小坑儿,就像在泥巴上重重摁下的大拇指印,拙得挺有意思。
) N$ i t0 c7 D0 p$ C0 T2 n
2 x+ H9 q+ r2 K9 \1 r+ V出了音乐厨房所在的巷子便是南山路,往北走20多分钟,就到西湖了。若足力不济,可以坐三轮儿打西湖大道那边绕过去,一路看看近似于30年代风格的蓝灰色的建筑物,湖水会随天气的阴晴而艳晦,花木会随季节的更替而荣枯,但这些景致却很久都不会变的,就像音乐厨房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