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9 u% o# K" C7 v' D4 L2 Q+ T7 q" [
; Q6 O& y, h7 k# T& m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 v) ^1 g: W4 d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5 r1 _7 ^1 w# X
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1 S1 t/ j( ]: J( B4 h8 ?& S+ x
夫。】# Q L0 c6 w. [- ]; f
# {) U- o6 g# }4 ?
有教無類9 }0 r) R# [3 [. m z' h) X, e1 Y
/ O! H$ d# j& ? E$ _9 h, _ 金剛經快要作整部的結論了,化無所化,甚麼叫「化」﹖在唐以前,多半的佛經用
1 ]; a/ F! T: t R5 l0 @# n這個「化」字。唐宋以後用「度人」。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難化。6 L% s& y) \$ |3 m$ t4 w
到元明時代,乾脆兩個字合起來,叫做度化。這個度化,實際上就是教育了。化也就是/ x I# a! b/ R% D) R A$ H
感化人,變化人。
: @) X9 ^# \) U |
) d, ^: r/ |& L7 v2 P【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 @% B7 g3 A9 k2 z; s' k/ o" N" S
這也是佛自己講,告訴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汝等勿謂」,你們千萬不要講佛. `: W* A3 @' b) |
說過這個話,說過甚麼話呢﹖「我當度眾生」,認為佛說過,要度一切眾生。
' D2 @0 g4 Z& O# ~ 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細把金剛經研究,他的一生許多事情,在金剛經裡通通否認: N9 a. @+ H* Y
完了。說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剛經裡卻說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他講的啊!這個金剛經7 S) T* M5 O) \' k
擺在我們面前。他本來發願要度眾生,現在又否認了,嘿!你不要搞錯了,你們不要那
! f4 K) p) b& D! Z$ |麼想啊!你們千萬不要那麼想,認為我要度一切眾生。這是文字的解釋。
9 F& ^6 J# X4 n3 f8 z# a; q; s. u! r# h! x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2 }9 M# y2 K# M7 q# C
人眾生壽者。】) Y7 U4 x( U' U' a6 ~" ^$ G" H6 X
+ Y3 ~6 c( v) B$ c. V1 G 「須菩提,莫作是念」,千萬不可以有這個觀念,上面已經講了,下面還要很肯定
: ?1 a8 C$ N, v, L的重複,莫作是念,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好了,我們現在記住他的話,你不要磕頭說0 g2 ?" X2 v$ |* y: _! f& B! _
佛啊,你來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認,他現在很忙,在那裡入涅槃,你也莫作是念,不要* W' [0 B5 M m3 @7 G$ _6 y
這樣想。甚麼理由呢﹖「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這個話嚴重了,剛才我們還用笑話的2 S/ L( S& @$ N5 g
辦法來說,佛一切否認了,下面進一步告訴我們理由,聽得我們都有一點五裡霧中了。
* J* Z8 j8 T7 l/ L- ~& @7 P甚麼理由啊﹖世界上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你注意啊!沒有一個人須要
3 X0 l0 W) g6 q1 X$ Z7 P4 l. V佛來度的,這是佛自己說的。1 t4 S8 e, d& y( C8 z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拿禪宗裡的話說,這叫做一個棺; x( g( Z4 H! l* ?4 X3 [3 _
材兩個死漢,一個說你是被我度的,一個說我需要佛來度。大禪師們會說,這兩個都是
3 G, B a3 V6 b5 @沒有悟道的。佛也講嘛!第一,我沒有度過一個人,你不要有這個觀念。甚麼理由呢﹖ ?' Z2 E$ N( u+ X ]$ V
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個文字擺在這裡,對不對﹖我們自己研究。還有,$ \3 u4 ~* M! l+ L
佛說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為這個. j2 M" B. q1 c% v, b% y
佛已經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E4 K5 _1 H1 O4 O# h3 I! W) d
所以,我經常告訴大家,不要甚麼頂禮啦!磕頭啦!好麻煩。我一生最怕這個事,2 X" m6 C, L7 A6 {1 `2 F! F4 h
碰到人家合掌,我現在都有點馬上出汗,很麻煩,還要答禮,乾脆像現在人眼睛一瞪,8 ^* _" p; o7 J
注目禮,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說磕個頭,認為我是老師,該受這一拜的話,6 _. C! R+ |9 W. D
十八層地獄都不夠。不過不要緊,據說現在地獄裡頭還有地下室,那就該要下地獄的地
- m- ]) p( k$ w$ g: i, L0 i: I& d下室去了。一個人如果自覺有道,足以為人師,如果有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 _6 I& L3 l Z( k6 g8 v% q3 ^* a
錢了。真正足以為人之師,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經證到空的境界了,何以會有自我$ O7 ]& `% H7 g( ?) f
崇高的觀念呢﹖絕對不會!因為他自己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了﹔而是一切眾生,人我平等。) ?: O ^4 _$ C* M* X, b
所以佛說,佛如果有這樣一個觀念,也就不叫做佛了,他處處著相,覺得我是佛,
b/ Z9 h+ R7 x# ]我是老師,你們通通是我的子民,你們都是我的信徒,那他就絕對不是佛了。
6 n! H* R$ I& J7 L( {$ N 說到「信徒」這個名辭,是很難聽的,佛教裡從來沒有這個名辭,只有信眾。用個! h1 e9 y6 I8 Z
「徒」字,那只能夠牧師用。牧師翻譯的「牧」字,就是指趕牛的,趕羊的,趕人的,
2 y5 k4 F4 U% r9 Y& Z; u; @5 L看這一些子民都是他下面的徒眾。徒眾都在下面,佛法不可以這樣。2 k: M; R4 J1 i8 l3 B5 _! H, m
曾經聽到佛教界有人用「徒眾」這兩個字,聽得我一個頭八個大,連信眾這種說法, u# ^! Q$ t6 t" P) R7 d* |
都算是很嚴重的了。過去大陸隨便那一個廟子,對信眾都是稱居士的。我在峨嵋山時,
6 j" |1 z$ ?- M, k% T, H5 n& ?老和尚看到猴子出來,就說猴居士出來了。蛇來了,蛇居士來了。從沒有說猴眾,猴徒,
, T6 Y3 _) C n( `: E' E) D5 x蛇徒,沒有這樣說的!老和尚的聲音使人一聽肅然起敬,看一切眾生平等,猴居士,蛇* F. j! ~$ T5 w) Q
居士,這個是佛法的精神。佛法如果還有統治性,那怎麼會是佛的精神呢﹖希望修正修. F& h) N6 ^& ?5 {- T8 N
正,不要犯這個錯誤。$ Z( s9 C: Z m! b; Q# U
佛現在講,假定他有一個觀念,認為眾生是受他的教化而得道的,這些人是他的徒
: z* P$ p% z, ?" V弟,應該對他如此如彼的恭敬……假如他有這樣觀念的話,完了!「即有我人眾生壽7 V/ N8 }* ~- C( ?9 S C
者」,那不算成佛!
" m# S; f, u* X, J' V) d L9 t 好,佛啊!我們了解啦!你老人家謙虛,不承認自己在度人,實際上我們是受你度) }7 { ?& J- {$ K% Z
的。你謙虛,那是你的嘛!我恭敬我的,各走各的路,沒有錯。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
' s0 W/ o; s# _決,你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是個問題啊!不過,這個大問題,佛在
2 J5 V1 ], t+ }- X下面解答。/ X, A; F# P+ V
( G5 ?& S l5 u& } m3 S
自己的解脫' ?/ X; a8 g( t) Y. m2 b
# n; a+ X6 U2 O# a【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
, D9 H: X! u. y( t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 a# i" I! f m* n" n! D
) i) y* [9 j' ^ 他說,所謂人,有眾生就有人,真正的佛法教我們一件事,八萬四千法門只教我們
! \5 G; Y) B! M一件事,就是如何證到自己真正無我,那就成功了。這很簡單,修行只修行一件事,修0 O0 }: n9 J: Q
到真正的無我。既然無我了,我當然不須要佛度呀,我本來就是佛嘛!佛有這個度人之
D# i" D( i' C( [# ^9 k相,佛就著了人相,我相。我如果真正能夠悟道,就是無我,就沒有被你可度之處。
$ Y- x; h8 h6 N" I 所以,佛說的沒有錯,沒有一個眾生須要我度。再徹底的講,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4 E' h2 _ D- M: T$ A6 n. i7 Z n9 J0 g
把他老人家修道,證道的法門,通通告訴我們了,你依照這個樣子做,你一樣可以成佛。, U2 c! y% x! K$ [9 M6 i
他沒有辦法幫你成佛,要自性自度,他沒有辦法替你修啊!修要自己修,修成功自度了,* u6 Q: O3 H$ d. @9 `
是你自修自度,自性自度。所以佛說的是老實話,他說沒有一個眾生是需要我度的!我
5 |6 v7 R+ s* a) r) t3 f也不能度呀!必須他自己有信心,自修自度,自性自度。1 ^! @# ^$ m+ J }, g! Z; `) f
所以他的話,一點都沒有錯。不過他表達的方法是語出驚人,每一句話說出來都很
, p n' @" z$ L9 B- B. X3 j難解﹔其實道理很簡單,人人都要自求解脫,自性自度,自我得救,誰都救不了你。6 C0 d7 w7 z, J+ j- B
求上天的保祐,菩薩保祐,保祐不了的,不要迷信啦!只有自助天助,自求多福。- A1 v6 B' u; ^3 C, x
你要想菩薩保祐,你要先保祐自己,怎麼保祐自己呢﹖行一切善法,那麼自助就天助了,
$ _' T6 ~# v* ~7 v3 g4 ^1 i佛菩薩與你中間的電線、電波就接得上了。你一天到晚去殺人放火,然後說,菩薩保祐
! i& [- E: D) P$ |我,你自己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佛告訴我們,沒有一個眾生他可以度的,眾生都9 p/ Z, x* u# i0 `" Q, {
是自性自度。他說,甚麼叫做我呢﹖一切眾生本來無我,這是佛法﹔佛法三藏十二部經
# e% g. s5 |$ _; c H典,總歸起來就是告訴我們這句話。本來無我啊!就是我們做不到,做到了個個成佛。
3 h5 q1 \& O! B 佛又說,「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凡夫就是一般人,
y( k& f* V. ^* T5 P是佛經翻譯的名辭,現在我們一聽到凡夫,好像在罵人。如果我們隨便對朋友說,你是
. B, e7 F$ P7 N( F& [$ w; t凡夫,他肚子裡頭一定不高興,你好看不起我!一般人,你告訴他無我,他就害怕,因. J- l& I2 h( Z: I
為人都要貪著「我」。究竟那個是我呢﹖佛經告訴我們,人體是三十六樣東西湊攏來,
* S+ F1 r2 A( L/ F/ O( G$ l! M" G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 R4 D! V2 ]7 |" Q5 i- a
拿現在來講更嚴重了,人體上許多的細胞都是我,每一個細胞都不是我,你說我在
6 ]8 G( _9 Q2 D那裡﹖身體上沒有我,死了以後,我到那裡去了﹖說靈魂是我,你看到靈魂了嗎﹖一聲4 H) r/ h4 I/ F3 ^2 j
青磬萬緣醒,就是這個境界。這一聲敲了以後,無我,本來就是甚麼都無我,沒有一樣 j2 r. c) w* ^. `$ \ n
是我。這個無我的境界,佛只好分析給「我」聽,所以我們學禪啊,打坐啊,求證一個! ]: q* d% o5 `& u
甚麼東西呢﹖就是求證到一個無我,就成佛了。結果大家打起坐來,在裡頭嘀咕,都在$ J0 Z3 D9 h' @. e
玩「我」,不然就玩呼吸來呀,去呀,好像在那裡數錢!一二三四,又數息又觀。第一: U% _: E9 W$ E: D. e7 l6 R# J
口呼吸早就跑掉了,你後面數到一千,一口呼吸也留不住呀!在那裡幹甚麼呢﹖所以都* T8 Q& j3 N1 F
在玩「我」,作不到無我,不能證得佛法!) A% h5 Q! w* i% ^3 N
" M9 t: [' `5 j) ]* ]! J% f
無我以後' k H) R1 i1 O; C2 q. V8 N9 m( m
9 Z7 p5 b& p) L
佛剛才提出一個問題,凡夫之人,以為真有一個我的存在,等到肉體死亡了,抓不
& V! b8 y4 B# i C住了,還要抓個靈魂。其實那個靈魂也是自己意識境界偶然的存在,還不是真的我,還7 }% |0 n' \% y2 M: z6 {+ y5 K* X
不是這個。但是凡夫之人,總歸要抓一個有相的我,都抓錯了。真做到四大相皆空,就
, u$ p3 |1 S7 l$ ] ~* J5 K是人我眾生壽者皆空的時候,可以找到生命本來的自我了。那個自我是假稱的,叫他自4 F/ ^* I; @% p5 w/ s
我也不對,叫他是佛也不對,叫他菩提也不對,各種名稱都不對。. N. ~, V& \* C( c, O. R
現在講到這個地方,佛又加以解說,他提出來:, ~) o6 {# T W, y* q: G
; t" x8 k5 Y M1 y e: a' P【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U0 r# n5 w9 ?9 N. O
: ]; }) z u1 J/ k' {) R
為甚麼他要加這個尾巴呢﹖因為他說了一個尾巴怕大家又抓住它。我們也看到過很
, ]& t1 s5 Z$ T( I7 E多學佛的,他也不敢承認自己是聖人,那你就當凡夫好了,他肚子裡又不服氣,不肯做
6 l2 ~) w( [/ T5 }4 g, A3 E凡夫。0 X- N: L7 {0 V/ @) H- A
所以一般學佛學道的人很可憐,在聖人凡夫之間,就像公園裡小孩子玩秋千,湯過0 Q' ]0 h, J# y8 a" D% S% g5 ?# A
來湯過去,永遠下不了台,掛在空中甩。
) m; y! I& E' l, W/ h 佛告訴我們,所謂凡夫者,本來是個假名,沒有真正甚麼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
8 V8 k- P! b+ `7 R8 R換句話說,嚴重的講,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眾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 ]0 w$ o2 e0 }# s* E" t
夫,個個是佛,眾生平等。所以後世禪宗經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 }1 P, }% U7 r8 P
悟道了,此心即是佛﹔沒有悟道,佛也是凡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樣平等。4 ~" K. \3 d% E5 m( T) |
那麼這一品說完了嗎﹖沒有完!還有個重大的問題在裡頭,我們現在再回過頭來看
; M# l4 `/ f+ y% a7 e$ _5 P+ p這一品開頭的話。
3 b3 f* u @3 {' q [# _* j) X. e
3 G6 D7 f$ V+ t! {- n; I9 |' l0 b【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e7 F5 u" \+ r7 s
' j2 s1 g4 a7 Y# i8 W1 I5 h, O
重點在這個「我」字上,佛說:我,沒有度眾生。文字是那麼解釋,佛為甚麼那麼4 D/ F D1 U1 f7 g
講呢﹖全篇的意思告訴我們,人,悟到了真正的無我,修持證到了真正的無我,就是佛
9 B6 w7 N/ _( M! R1 {; E了。這個佛,無我,自然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佛境界。所以做到了無我就是佛境界,
- p# o& O+ W* S, p0 o! S! n6 e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接著一切觀念的執著,都是因為有我而來,& Z; r# H, X: N1 s7 g7 M" l
那麼真正無我就是佛境界。1 i: o7 J6 S9 e" |5 f
但是,無我以後叫甚麼呢﹖注意啊!一般研究佛學的人,聽到無我,下意識給它下
) Z0 u* Q/ Z& h, A5 I7 i一個注解,空的。佛沒有這樣說,他只說無我而已,這個空的是你加的。如果真能把凡
% Z t3 |8 F" ]- r7 U+ N夫境界有我的觀念通通放棄了,所謂放下,放下放到無可放處,找到生命本來,勉強才9 \! d1 m8 Z: S( I6 A5 k! x, q3 ]
可以叫那個是我們生命的真我,那就是佛境界。但是在本經上,佛不說出一個真我的名
, q& h6 v! t4 {字,那麼你就要看全部的佛經了。全部佛經,總歸起來三藏十二部,實際上有些真的,
7 X, n) w3 @* p8 K; I) |+ a有些假的。所謂假的並不是甚麼假的,是後來佛弟子們自己修持到了,所寫的經典,假
9 h6 P' {5 Y5 C0 s0 ]3 P托也是佛說的,這很有可能。這些籠統的算進去,佛經大概有五千多部。( F' n( m$ P4 n; V) ^: M; U: W
過去有些人念經,為了自己念,為了父母念,要念一藏經,一藏經就是五千卷。大# g) @- d. y' R" I, f& n1 N" ~9 \
藏經佛的這一部分是五千卷。後世弟子們作的論,乃至佛經的注解,未算在內,如果通
7 z0 D* b$ p/ i通把它算在內,連後世的也都加進去,現在一共有一萬三四千捲了,越來越多。
5 u1 y' _) H( P. S% J+ g+ d 佛說法四十九年,這麼多的經典中,他的幾個要點是,世間一切無常,都靠不住,) Q" G) A" w {- i. u" o
都要變去,都不屬於我的。人世間一切皆苦,沒有究竟的快樂,沒有究竟的幸福。一切
: f! D; Q' _, f+ R5 W皆空,一切都無法把握,都要變去了,變去了都抓不住,抓不住的那個情況,那個境界/ A" f T9 L# Z2 c. D& c! r
定個名辭叫做空,所以無常、苦、空、無我,本來無我,這是所有佛說的都是這樣。
$ m# {' l; o' V5 M& u% [5 T* E 佛在世的時候,許多佛的弟子們,依他所教示的方法修持,都證到了無我的境界,7 G& X( W) a4 U' }- e- @' r
脫離了苦、空、無我的束縛。但是也因此之故,都落於偏空之果,這是我們後世佛學給
7 D, ]5 n5 |' ^& @它加上的,就是偏向於消極的空。
: F N* r7 M9 f) M. l2 l) e 佛到了八十歲,他老人家要請假走路了,請長假了,懶得再教了,快涅槃了,這個
) X: T! A3 q. p時候,他告訴我們相反的四個字,常、樂、我、淨,與他平常所講的完全相反。最後他
+ ?! Q# U* v$ o, m又告訴我們,真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持到一切放下了,連3 e4 z1 K* p1 y! L2 J3 j6 L& ^ Y9 I
空也空了,空到了最徹底,你找到生命的本源,這個生命的本源永恆不變。
/ p' c( W, d' n6 s 但是這不是像人世間有個不變的東西一樣,那樣了解又錯了,那是屬於真常唯心論,
' x) \! @! s& P" M8 L' \" _, h屬於外道的說法。佛說的這個常,是對無常而言,金剛經後面就給我們解釋了。樂,不
. `) N; j7 e6 ~! S0 h6 e) j+ j是苦的,得道的人離苦了﹔一般認為得了道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快樂,那會把你樂死的。3 @( |. A0 N% h# P0 l& W) Z+ ?
譬如我們頭痛,當然很難過了,但是痛個六七天也痛不死,你說頭不痛了,我的頭好快
/ _2 {3 M& e9 d9 L* I: Y) s樂啊!快樂的不得了,真這樣快樂的話,這個人不到三天一定發了瘋。苦樂是相對的現
7 ?+ M4 U' `! d5 |5 ?. B/ ~- U象,著了相就會發瘋。所以甚麼是樂﹖無苦即是樂,清淨之樂。清淨沒有境界,所以這
3 ]" `- A( c }' B: A個樂不是世間看的樂,是常樂。這個時候是真正的我了,不生不滅,這是不生不滅之我,
4 o5 X6 ]5 g% |; R並沒有像我們現在世俗的觀念,有個我相的存在,所以這個我是乾乾淨淨的。
* `) n6 R1 `6 O8 h. J) C 所謂淨土,沒有一個淨的境界,你說我們的地下很乾淨呀!這不算淨,你說虛空很$ l. g. V3 \1 ^9 v: h! s
乾淨,虛空才不乾淨呢!物理科學家都知道虛空裡有很多東西。真正的虛空是看不見的,
0 S+ Q. N5 B5 g6 p" C3 y ^8 r. m那個是無善亦無惡,無苦亦無樂,那是真正的樂,那個是佛境界。
, P$ A# h, q& E4 E: c* _ 本篇所講化無所化,是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了解了這樣一個道理,給它作一個結論
. D; B! ~- p. g% j" D偈語:
" s3 ~ n0 B% {( V! Y( l
2 w2 U0 G- |1 Y! b1 G 第二十五品偈頌' E6 @) a* t- `4 a
7 {. y f* Q( j! b8 Q% u 同為物化到娑婆 憂樂無端且放歌* h6 }1 J: |2 u$ Q: I) Y
鐘鼓歇時魔舞散 悠然一曲定風波) ?* ^8 `. z) P3 m8 O+ G Q/ V/ q# l
5 h8 R, r7 d- _/ a# L& J9 X8 U
「同為物化到娑婆」,我們一切眾生都是物化,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老莊的觀念,
' c- w' s5 J1 D2 [# y. t宇宙是一個大化學爐,我們是其中的化學物質而已。草木、螞蟻、螻蟲,都是宇宙大鍋7 w4 Q- ?) S9 n5 a9 d( ^0 n- B4 s B- X
爐裡所化的一點點,所以叫做物化。中國固有的文化,人死了叫做物化了,就是物質走
% L& J2 N5 R3 H7 b i$ s* v了。這個身體生命死了而變化,骨頭變成灰呀,肉變成水呀,質能互變,它的能量還是: C5 d+ Y1 p& f
存在的,不過形象變化而已,所以叫做物化。一切眾生都到這個娑婆世界來,都在物化,# _* `) g( s* j; H* {& v1 }
都在唱戲。
) M- l$ m' e E8 P* L ] 「憂樂無端且放歌」,可是大家忘記了自己是在唱戲,而且更不會自己欣賞,自導' ^: ]; ~; Q. \1 P4 s( I$ O
自演,結果唱啊唱啊,自己還真掉起眼淚來了。唱到高興的時候,自己把肚子笑痛了,
" Q% a" I) C: l" u/ p( O3 x被自己騙了,騙了幾十年。一切憂愁煩惱,一切的痛苦、快樂,都是莫名其妙的事。無
% R: D$ Q0 p5 V) K端,沒有理由,你看通了這個道理就要逍遙一點,愛跳舞就跳舞,愛唱歌就唱歌,就是4 ]( A0 g9 k' q3 e- p
解脫了人世間的一切。廟子上打鐘打鼓敲引磬、念經,我們在這個十一樓念金剛經,清
% c9 P1 Z5 ^" o. K4 u& K: u清淨淨,隔幾條街有人家還在那裡跳舞蹦擦蹦擦呢!他們同我們也差不多,各有各的境) z. A' A Z: \6 E: k F
界。我們鐘鼓打完了,他們的歌舞也打烊了,最後大家都回去進入那個黑洞洞的地方去。, v" I3 y2 U' K4 o, U
「鐘鼓歇時魔舞散」,最後清淨與不清淨,善與惡都了不可得。; L4 y7 c/ W \: W+ g4 t
「悠然一曲定風波」,你懂得一切了不可得,一切不著相就到家了。定風波本來是
# _3 ~: `4 V6 x& [4 q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稱,現在我們不講這個歌曲的本身,借這個歌曲的名稱來說明這個意/ O7 {% m/ K" I# R
義。一切風波隱定,鐘鼓也不敲,魔舞也不跳,歌舞皆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