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闲图
9 \2 p# U8 S: f0 |% [
/ t' S$ E, A' d2 J% r+ D+ u 第三章 小雪 75) o1 z# M% |: G% x. e
2 Y J% [; z. S6 y
- j. `+ z* w% ^" ?: F, `! e4 D1 b
史德威将督师史可法的奏表,还有淮北大捷的消息带到南京之后,朝野上下一时群情振奋。; C6 H: y* G+ a0 @
; [. ]5 @' b5 F; H5 o+ D2 \% V! \那天,马士英特意在鸡鹅巷自己的官邸,召见了史德威。尽管他跟史可法之间因为迎立福王,以及在由谁出任督师之事上,曾经存在着分歧和芥蒂,不过如今纵观满朝文武,他觉得史可法还不失为比较温和的朝廷重臣。——这个耿直的官员,既不像左良玉那样是自己的心腹大患,也不像东林党那批人一样对自己揪住不放,穷追猛打。因此,他觉得安抚跟拉拢一下这个年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江北诸镇军事总指挥,是很有必要的。
' T. m5 U) I6 g
+ q2 x- @" E' ?' g! b马士英是在昨天上朝时读过奏表的。今天一早,适值杨龙友从镇江回来探访他,他在内房跟杨龙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江防的事物,一边歪坐在榻上,摆着个宋代陶罐斗蟋蟀。杨龙友知道他的大舅子的这个爱好,也就在一边笑着观战,心里却在叹息着:国事如此,身为首辅的老马居然还有这份闲心,也难怪满朝卿班对他的不满了。前些时,马士英让他的儿子杨鼎卿到镇江,名为查巡金山一带的江防工事,实是想结纳滞留在镇江郑鸿逵幕中的唐王朱聿键。而唐王此时正在放逐中,他弄不明白,他的大舅子既是死心塌地要拥立福王,为什么却又要脚踏两只船,跟唐王眉来眼去呢?
0 C6 F2 x1 O0 x
! c5 E$ t* ~; p过了一会儿,马士英终于收起了还是上次杨龙友送给他的这个宋代宝贝陶罐,笑着说:“山子啊,你看我的‘楚霸王’还真是百胜将军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输过一仗。前天刚刚购得的这只‘铁面青’又被它给整残了。你知道吗?前些时它居然将徐青君、徐二公子最得意的一头‘牛魔王’给咔嚓了,气得徐老二几天没有好心情哩。——你看,我这‘楚霸王’可是实打实的战绩,有声有色,可不像有的人呐,督军在外,瞎起哄,沽名钓誉,虚报战功,另有图谋,想向朝廷漫天要价!”
) o$ }4 Y1 h" v: V 2 t* S8 c- f9 H% y- {6 s0 w) N" o/ l
杨龙友不觉皱了一下眉头:他大舅子的意思,明显地是含沙射影地在指摘史可法所部,以及江北诸将在宿迁、邳州取得的胜利的。于是他讶然问说:“不知瑶公所指,是不是史兵马此次在宿迁的战绩呢?这次宿迁、邳州失而复得,史大司马功不可没,江北诸镇也是士气大振。不知瑶公为何要出此言?”
$ `) x$ ~3 U: P. X
) x" f! B# d: g5 h1 V4 G2 x7 a1 S马士英笑笑说:“山子啊,你这人聪明是聪明,就是在朝政上少了点心眼。这一点你就比不上阮圆海、李沾、杨维垣他们了。你还真以为凭着史宪之的才能,他能在短短几天之内收复两处要地啊?!他在奏表中说这次攻占宿迁两地的是满洲的八旗兵。你瞧,人家八旗兵主力在多铎、阿济格、豪格等亲王的统帅下,不是早就尾随李闯流寇向西追击了吗?倘若真有什么精锐部队攻击宿、邳两城,那也可能只是残余的土匪乌合之众或者一些投降的汉军而已。宪之他这是拉虎皮做大旗呢。”
6 I2 h$ W1 G) u! X- x& _, I + U% r- a8 F4 o
杨龙友笑着说:“如此说来,那么史大兵马此举不就成了无病呻吟、唱双簧了吗?我看宪之的为人,倒不像是此类人。”
: w5 y$ W7 e3 Z6 f
; k) l |/ M: a9 j, G+ X6 {马士英捻着胡子冷笑说:“所以我说呀,这正是宪之这份奏表的真实意图所在,也是他玩弄手腕的微妙之处。不过呢碰上了我,他这招就不灵了。我是打过仗的,不瞒你说,我以前带兵的时候,也是常玩这一套的。他跟我比,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你想,这年终就要到了,明年元旦即要改元弘光。按照常例,驻扎在黄河以南的诸镇,都要叙功行赏。而他们在本年度消耗的钱粮军费等,也该有个销算的名目吧?假若没有军工,到时候朝廷追问起来,他史督师又该如何应对呢?明年的军饷、粮食又将如何追加?!啊哈。所以,我的应对之策是,对他们北边各军镇,要留一手,不能让他们坐大。现在各镇的情势比较微妙,像高杰已经成了宪之的铁杆部下了,动不动就对朝政指手画脚的,他一个丘八懂得什么?!不过,倘若他们将、帅连成一体,必将对南都构成威胁。因此,这个军饷,粮草之事,还需斟酌才是。”
7 E6 a* Y9 k, z! z3 f! K5 Z1 l
! Y% |: s; C: h6 ^+ C% h/ A' |杨龙友琢磨了一下,觉得他的话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从大局来看,这样做的的话,不就等于是在敲打史可法的墙角了吗?!他问说:“既是如此,瑶公为何又要召见史德威呢?”& |. {5 C* w( N1 G) x; U
; M' B- M' L/ E: u, E马士英笑着说:“我这不是想装个糊涂,顺水推舟吗?!你看人家宪之督师半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安抚一下他还是很有必要的。况且我听说这个史德威、史龙江是宪之的爱将,宪之待他如同自己义子。他是大同左卫人,自幼就弓马娴熟,通兵法,还能诗文,倘若加以造就,将来很有可能成大器的。我善待龙江,一是安抚宪之,二也是给龙江一份面子。现在我们正是用人时候,要想成大事,如此将才,是要笼络的。”& Z- X+ K0 ]4 k' j3 s j0 e) G
7 n ?- b* L: d8 b# _+ A
杨龙友微笑着点了点头。正说着,承值的进来报说,史德威已经来了。马士英叫把他请到西花厅。随后下了榻,穿上一套姑绒道袍,玄绢方巾外面,戴了一顶紫貂帽套,跟杨龙友一起慢慢地踱到西花厅来。
: H# I1 H/ Q7 H: \2 m; ~ ; O: o+ |- W& }2 S
史德威已经候在哪里了。今天他因为是来谒见首辅的,因此就穿了套一般的青彭缎夹道袍,里面套着一件锦袄,绾了浩然巾,看上去斯文了几分。尽管他对马士英没有什么好感,对他的那些没正经的做派也早有所闻,不过他还是铭记着史可法的叮咛:这次回南京来,一定要想办法为江北诸镇争取到明年充分的军饷、粮草等。而马士英此时正是朝中要臣,内阁首辅,掌握着财政、军事开支的命脉,能够左右皇上的意图。明了了这一点,史德威也就不觉得勉為所难了。
$ E9 ]4 ^( {6 Y+ [2 I
) A8 _0 E1 L$ K; @3 C马士英跟史德威寒暄几句后,就让下人看茶,然后三人分主宾坐下。屋里燃着炭火炉,十分温暖。马士英笑着说:“龙江啊,今天我们只是闲聊,不谈国事。——我听说宪之待你如同亲子,是他的心腹。有你在大司马身边分忧,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近来宪之身体可好?”
! {* H. k6 l1 R! o
: j( g, Q) o4 L6 G9 t9 ~史德威笑着说:“宪公自到了江北后,无日不在操劳,勤于调度,昼夜损神,躬亲庶务。平时在军中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箑,冬不裘,只是小冠窄衣。与部卒杂处,打成一片。夜来就寝不解衣。可是,长久以往,纵使是钢筋铁骨,也难以撑持。他时时以为了国家当鞠躬尽瘁劝勉自己,令人感动。”
' V9 G6 y' X. I0 J6 H0 \ 9 @# D3 }# v% B! P
马士英“唔”了一声,微微点点头。杨龙友笑着问说:“我知道宪公善饮酒,数斗不醉,闲来喜欢喝上一壶自娱。不知他到了江北后,是否还是杯中常满?”) M2 O% x' b3 |0 d0 |% ?
% x4 m; L+ y# Z C' L7 Q
史德威笑着说:“宪公自从到淮北督师后,就将酒给戒了,以示与士卒同甘共苦。只是在前些天宿、邳大捷后的庆功会上,才畅饮了两斤火酒。”
! t2 H& x9 P2 @8 o6 M3 p; q ' c3 q% M* h: X5 q9 `; a
杨龙友连说难得。马士英忽然想起什么,就跟杨龙友说:“山子,前几天户部侍郎申绍芳报说,江北军饷紧急。我跟户部尚书张有誉合计了一下,——这张有誉好说话,不像以前高弘图那老贼牛,老是跟我杠着,——想榷酒助饷,就是把目下市坊所卖的酒税,每斤提高一文。这样也许可以帮助筹措些急需的军饷?”' x: w4 V } p: B
1 k8 |2 s5 F( e- r: @- g2 h杨龙友想想说:“瑶公,坊间卖酒所得利润,本来就不高,若是再提一文税,虽说是苍蝇腿上剔肉一般,但是只怕要引起民愤啊。”6 B0 x5 C7 \- n& C. r
# P z( K- a0 b1 H$ r
马士英说:“那就让那些酒户提高酒价吧。我想好这一口的人,也不会在乎那一两文铜板的。”
1 t# w3 ~5 ^& A% h7 n
' Z$ o5 J( B! k, u0 Z4 L6 |3 }杨龙友说:“我想,这倒不是一文钱的事,只怕此令一颁,坊间就会哄抬酒价。而酒价一升,其它的物价也会涌动,特别是米价。眼下南都米价一石是一两三钱银子,酒价一升,米价就很可能涨到一两五钱以上。官吏们说不定也会借此浑水摸鱼。这不乱了套了?”+ |( T F I$ u" e: A- a
% Z) D0 e; q2 |( j5 T9 L
马士英叹口气说:“眼下军饷难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j# m) U" m+ P4 Y
; c$ V$ o, ~: ~8 p( n% d" G
史德威插言说:“阁老不知,江北军镇有的士兵已经有两个多月没领到军饷了,吃的也都是粗粮淡饭。”
! J- H1 ?% J* h- J! E& ~( X8 l
0 L" V. ~4 U2 Z马士英知道史德威要将话引到正事上了,就忙换过话头说:“我听说宪之是个孝子。这次龙江你回来,可曾到他府上拜望过史老太太?”
- ]! i. P5 f$ k, \( ~' R
" B! P0 {9 B& A1 b) k5 Y4 b# C史德威点点头:“宪公给家里寄了封家书。太夫人自从宪公出任督师后,因思念儿子,身体状况也是不如以前了。”不过他没说出史可法要他接如夫人郁氏去扬州的事。7 z( q x7 u: W5 Y J5 ^" C
; P2 u* ]/ M% i: L8 {
马士英听他轻描淡写地就戳了他一下,——当初就是因为他要赖在南京掌权辅政,史可法为了顾全大局,才去了江北。他心下有些不悦,不过脸上还是不动声色:“眼看就要过年了,什么时候我得抽空过去看望一下老太太,给她拜个年。史老太太一心向佛,不近荤腥,到时我派人去太湖一带,给她老人家置办些上好的素菜过来,让她过年时多点口福。”
5 R7 U0 e2 e: e% S) B ! R* X+ f7 b$ N% u
史德威代史可法谢过了。马士英又问了几句史德威家里的事,知道他刚成家不久,妻子龚氏,现留在南京厚载门寓所,傍着史府。史德威随即话锋一转,从过年谈到了明年江北诸镇的军事布局:“马阁老曾经坐镇中都凤阳,知道眼下江北已是隆冬酷寒时节,正是军中最需要军饷的时候。可是现在军中军士们有的连冬衣都没有,军粮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上次宪公派人回南都催送军粮,户部却以皇宫正在修建,需要巨大开支为由,军饷粮食都没有到位。宪公只好在江北自筹了一些粮食,解了燃眉之急。不过……”
6 P* O* W% o: L; t4 n
+ F; S G! T* T/ A- K3 J马士英当然知道这事。史德威说的催粮之事,实际上就是被他给回绝了的。他笑着说:“南都新朝刚刚建鼎,百废待兴,需要开支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你看皇宫都破成什么样了?除了一座武英殿,其它的就差不多是废墟了。——这样吧,龙江,你回去跟大司马说,目下北边大捷,军防安定,军士们闲着无事,可以让他们就近屯田,以待来春收获。这样就可以为朝廷国家分忧了。”
& F" `4 \2 k' u- m, w* x0 t
0 O8 q# ]4 R* a& a; r& j2 D0 y杨龙友愣了一下,心想:此时北边正是严冬,如何屯田?倘若军粮、饷不足,清军如果发动进攻,诸镇还不是一触即溃?他看着马士英,却不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马士英继续说:“当然,朝廷对劳苦功高的江北将士们不会坐视不管的,明日我就进奏皇上,先从国库中拨出二十万两银子做为军饷,让军士们度过寒冬,然后再想其它的办法。——你不知道,我这个辅臣,其实也就是皇上跟前跑龙套的,做不得主啊!”
1 ^& v5 C) [2 K0 p 6 z$ o+ Q) S2 D: c" h
史德威心想:江北有四十万将士,这二十万两军饷不就是杯水车薪吗?马士英沉吟了一下又说:“上次宪之奏本说他的军中需要锆弹三万斤,生铁十三万斤,铜甲叶五百副等,我也力争及时到位。龙江以为如何?”' D. h9 @* A* g/ m2 p9 e
& ]- T8 Y, c4 j& T; K+ ^( z史德威听他这么一说、一问,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没用了。虽然老马的允诺只是杯水车薪,不过总比他一口回绝要好些。他说:“既然阁老这么决定了,卑职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这粮草军需,还恳望阁老督促各方,一定要到位的。这可是宪公的心腹大事啊!”: A( O5 w8 l0 S
2 ~. j/ Q. H2 l, d3 Q& N7 l1 \( `马士英笑着说:“这事我也上心了。过两天,我就让新上任的、眼下正在巡抚苏、淞、常、嘉等处的兵部尚书张凤翔,还有浙江巡抚张秉贞,漕运总督田仰等人督办此事。你回去告诉大司马,让他放心全力防御北边就是了。”说着,他顺手拿起身边几案上搁着的一个窄长小匣子,拿出一柄真金画扇,慢慢撑开来说:“龙江啊,今天你来,因为仓促,没给你准备什么稀罕物。这把撒扇,上面有老夫的几笔涂鸦,你要不嫌弃,就拿去玩吧。”
2 b: l& T) J/ z$ z
) e4 @/ u5 [6 h' O' M3 o' X; I史德威接过画扇一看,只见上面是一幅“山居图”,题款是“崇祯戊寅年贵阳马士英写”。他早知道马士英的字画十分来得,如今更是一字难求。这画是老马早几年寓居落魄寓居南京时的作品,显见是个重礼了。于是他就高兴地谢过笑纳了。- y6 Z1 B' W- I)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