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Y A8 @9 P$ }/ u% }. e
多尔衮
0 J3 a# Q' F8 Z" T/ z: V
; A: |% H+ ~3 k9 J r* c 第三章 小雪 587 T0 Z; L" t9 H4 D1 k( f a3 h
4 Q1 ]* c2 U) O$ }7 Z M8 Z 转眼就到了十月末,看看已是快要到小雪时节,天气一下子就转冷了。
) i% n* D( |, B4 z
' P) S- w: @* ?4 E! }; r“寒衣节”的时候,出嫁不久的周菊,在秀水托人给周修流送来了一件她亲手缝制的锦缎绵袍,周修流穿在身上,顿时显得神气十足,往茶楼中一站,感觉甚美。茶楼经常是交换小道新闻、秘闻的中介场所,很多人上这里来,名为品茶,实际上就是来过口耳之瘾的。很多第一手的消息,都是从这里传开去的。每每这时,周修流都会想到他的父亲当年给他吟诵的“东林书院”中的那副著名的对联:
$ p- y& H6 u# V
0 Y$ Z! I7 K4 S" r$ S5 q, }" F2 Q" k“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3 e( O6 t9 J) F t" B: ]# H7 s: b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 ]) j2 R" l. N, l' t
, R0 r& b* x. S- m而在此时,从北边不断的有令人震惊的坏消息传到南都来。先是九月的时候,关外的满清王朝七岁的幼帝爱新觉罗.福临,在他的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以及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扶持下,自辽东的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正是汉家民间的“寒衣节”,从这一天开始,大家穿上新缝制的冬衣,就算是开始过冬了。而正是这一天,福临即皇帝位于原明朝皇宫的武英殿,改元顺治。( H' E9 i2 f" ?8 Q9 j2 B+ l
6 u4 C2 A: [. S
南京朝野,闻讯大哗。至此,先时南京朝廷所奉行的由马士英首倡的“款清灭寇”的策略,终于宣告破败。引狼入室的现实,已经不必再用遮羞布了。朝廷中有的主张立即北伐,夺回京师,有的则建议少安毋躁,稳定第一,先维持现状,再跟满洲人谈判。& f! t- W/ c9 T! x
0 n2 H4 ]% g' n& [' |0 U: `+ v* z
而就在福临即位的那一天,南都朝廷派出的使北和议团,刚好到达京师郊外的张家湾。主使左懋第想要先去谒祭皇陵,然后再进见顺治皇帝,却遭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断然拒绝。这显然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满清王朝已经将南京朝廷的地位矮化了。
2 E( x+ P8 _) \9 D/ q
% l+ _3 A; y2 |. l' t4 t因此,受到掣肘的左懋第一行人员,只能在张家湾遥祭过了思宗皇帝后,于十月十二日入京,馆于鸿胪寺。更加的令使北团屈辱的事情,接踵而来。多尔衮派人指责左懋第等人,说是刚登基的顺治皇帝,才是华夏的正统,江南偏隅一带,不应该更立天子,要他们传言回南京,让朱由崧撤除皇位,拱手称臣。
0 q2 G8 @# _9 d9 v1 ^: n0 S+ F
2 i, u* i& E$ f凡此种种迹象表明,南都朝廷与满清朝廷之间,已经进入了公开化的对立时期。而此时的清军,已经攻占了河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逼近豫东的重镇开封。还夺取了差不多山东全境,威胁着淮海重镇徐州。事实上,满洲人已经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多尔衮在进入北京后不久,搞清楚了南朝的战略态势后,得出的结论是:南京朝廷只不过是想在最后获得划江而治的机会而已。他们的手中并没有什么好牌。他很想豪赌上一把:大不了再回到白水黑山去得了。' X4 l, ?' E, d5 r
9 z! y) W4 C) j
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他知道,南京还处于观望的状态,根本无心主动向北边邀击。他甚至暗地里替南京朝廷叹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出现一个战略家,那是多么的可悲啊!它除了任人宰割之外,别无选择。
% }8 ?% B" Y: S5 A
6 d4 v' B3 `7 p& n) |1 r基于这种战略意识,多尔衮命令他的弟弟、满清的豫亲王多铎,在略定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后,果断地尾随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向西进击,以便扩大战略纵深,并最终割去李闯这个死而不僵的百尺之虫。同时他又命令数万的清军主力,长驱推进到到黄河边上,如入无人之境,成扇形布展开来。而他的老侄儿、福临的老哥哥豪格亲王的正蓝旗八旗兵,就驻扎在山东军事重镇济宁一带待命,随时准备向南、或向西发动攻击。
" v" e" I0 ^$ g7 S" y8 `
2 v% \. v: b, ]3 L! D r7 O X i不能不说,多尔衮的这些军事布局,极具战略的眼光。此时他是“将军欲以巧服人,盘马弯弓故不发”。他之所以没有立即挥师南下,是不愿意两面作战。他现在等待的不是胜利,而是机会。只要机会一到,他就会象一匹养精蓄锐的野狼一样,风驰电掣般扑向自己的对手。因此包括西进的那些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以及势如强弩之末的闯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6 c6 e/ Z" f' Q8 W1 u5 A# p$ F; q + E) {0 T5 F0 S. `
然而相形之下,南京朝廷的军事布局,就显得捉襟见肘了。0 p0 v% q: U$ C( {* k: u
, @# \8 m3 Y1 f* k" J$ U
正当此际,开衙在扬州督师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史可法,却没有趁着满洲人立脚未稳,率军北上,收复黄河以北以及山东的失地,只是一味的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势,致使黄河以北的土地,——包括他的家乡祥符,几乎在短时间内,全数落入满洲人之手,坐失良机。: Y' e! X% ^. F6 Q# d e( s
+ q. W4 Q" O" n* ~1 q2 o% |史可法曾经抱着的幻想,只不过是联合满洲人,一起消灭流寇,“款清灭寇”,然后两家再隔黄河而治。因此,在初冬十月之前,他始终是在想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会的。他可能没有考虑到,倘若满洲人击溃了闯贼之后,南京朝廷的谈判筹码,就将急剧失重了!同时,南京朝中的马士英、阮大铖、李沾等人,又极力地排斥原先得淮安巡抚路振飞,致使他不久前被罢官致仕,而由马士英的亲戚田仰,出任佥都御史兼漕运督抚,巡抚淮扬一带,试图掣肘史可法:他们担忧,如果史可法果真制服了江北诸镇,那么就对南都构成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了。像原先亲马士英的悍将高鹞子高杰,在十月初誓师北上,就是一个不祥的苗头。
& K, \' ~+ [# I$ J) p2 `0 s ( a1 N- y6 J# c( `+ @
——当此情势之下,本来对满洲人一直抱着幻想的南都前线总指挥史可法,终于清醒了过来,明白了满洲人的长远图谋,不只是在黄河、甚至长江以北建立基业,而是要将整个的大明江山,纳入满清王朝的版图。
- v6 J- i. Q. R! t : ~3 j! D- ~( b! V: P) {, B" Z& w5 i
于是,他迅即做出反应,奏请朝廷,做出了相应的种种军事部署:他命令高杰旧部、总兵许定国,王之纲,驻防开封;命令高杰旧部、人称“李诃子”的总兵李成栋等将领,驻防徐州一线;总兵贺大成驻守扬州;总兵李本身,胡茂贞为与平前锋。高杰本人,早先在跟黄得功等部火并之后,经史可法的精心化解,移防到瓜州,此时正准备举师北上,为王前驱。; Y6 w [4 E1 m" U
! L# X4 p$ V, ?" S6 f
驻守寿州的军镇刘良佐,人称“花马刘”,管治着淮南,中都凤阳一带。刘泽清驻扎在淮安,泗州两地,是淮北战略的右翼。黄得功驻在南直隶的庐州、安庆一带,江北诸镇。统共拥有兵力四十多万,远远多于满洲的八旗兵。整个防御格局,恰似一道弧形,拱卫着江南。* {7 |/ e/ E' J0 b0 [( N0 l
: D9 `+ g: T. }$ h4 \
明眼人应该可以看出,整个布局的弱点,在于西南方面。而在那里,驻守着至今还不承认南京朝廷的左良玉的几十万大军!因此可以,这道弧形防卫圈,只是虚张声势。只要左良玉挥师南下,整个布局,就会被拦腰斩断!一个人倘若被斩断了腰部,他即便有着再强大的上半身,也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了!
3 n0 b) D2 F) A3 y
! V3 ]4 E! r' F# n/ V7 S9 F几天后,就在清兵铁骑逼近黄河,摆出准备南犯的姿态时,原先一直在闹内讧、南下抢占扬州,抢掠劫杀无数、最后又被史可法说服安置在瓜州的悍将翻山鹞子高杰,一改前些时的跋扈作风,竟然主动请缨举兵北上,准备抵御清军铁骑的南下。此举自然得到了史可法的赞赏,因为前线一带的将官,很多都是高杰的部将。他一出手,自然马到功成。2 U8 v" s# Y% \% j/ _
( M# l5 h! w* p( w3 O7 M6 r/ T没想到,就在十月十四日出师那天,高杰正率军誓师,治装将行的时候,军前的大纛,却被一阵狂风给吹断了。而且,随军携带的一门西洋大炮,正在燃放前,居然无故破裂。这些事够玄乎得了。但是高鹞子这次像是真的豁出去了,不管这些,毅然率军北上。2 l- E& Z: h4 I1 ^! b9 J4 ~( b6 o0 C
8 k. e! m5 [9 e$ q# r8 I
于是,茶楼中的闲客们,都在闲谈中,高杰看成了南宋的韩世忠。柳麻子凑趣说了个黄天荡的段子,大受欢迎。说到梁红玉擂鼓的时候,茶客忍不住都掏出铜钱砸到柳麻子的身边,洋洋洒洒。柳麻子登时变成了金钱豹子。
3 u0 e2 {3 u C. T( c; j 6 ~7 |$ s0 i- U* S' c: h
还有些怪事。那些日子,中都凤阳皇家的祖陵连续大火,烧毁了宗庙。寿州一带,地一日三震。入秋之后,日烈如火等等。这些传言,预示了不祥之兆:朱明的风水,是不是不稳了?!这些现象,自然也在南都沸沸扬扬地散播开来,一时弄得人心惶惶。茶楼中每天的主要话题,差不多都是这些事。
6 v% @8 t4 I& v+ h! j+ @ U , N! |, L1 z, K3 F; q4 f
6 N8 G3 {' S7 V; \周修流每天在茶楼里,几乎都会听到一些诸如此类令人一惊一乍的传言。刚开始时,他还有些相信,后来听的传言多了,他也习以为常了。他想:在清茶里兑些调料,也许更有味道。8 Y$ e+ l/ L2 |+ Z5 k
$ z2 y5 O& F: T1 ]6 b9 T- `9 {
不过,有一个传言,却让他难以平静下来。
2 N( p1 U8 e% ?6 d 6 h. {0 D0 V, N- N+ h5 I2 E
那一天黄昏,茶楼中的客人逐次散去,楼下只有几个闲客还在喝着已经冲泡得淡的不能再淡的茶水,消磨着时光。周修流在经过一张茶座时,听到两个半老的茶客正压低声音,叽叽咕咕地在聊天。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汉子,半附在另一个肥头大耳的汉子的肩膀边上说:“余朝奉,你知道吗?这些时紫禁城御沟那边热闹的紧呐。”
/ `) |, T$ M: |1 X9 V2 X + F$ S7 x& U& [5 a. a1 ]# [( b
余朝奉耸着眉毛说:“我也早听说过,那里的打渔人家,时不时的会捞到一些从宫中漂流出来的物品,在小贩那里卖的好价钱。金先生,你是出入于豪门院子里的人,见识多,是不是想借此捞上一笔啊?!”0 t: B( \3 @5 g& D4 Z
: @6 {4 ]/ ~+ r" r9 N
这金先生显然有些瞧不上余朝奉对他的话意的理解,就眯着眼说:“老余呀,你们开当铺的,满脑子就都是钱!——这算什么稀奇?你知道吗?如今御沟里流出来的,可都是些稀罕的女鬼呢!——你见过没穿衣服的女鬼吗?!”, z. f- i' ?* i
7 T' `0 w2 f: D- G
周修流一听这话古怪,忍不住就留心了,他故意背着手站在窗口边上的暗处,漫不经心地望着河面,耳朵却紧紧地竖着。
" G* J7 }: w) T$ P# Y) `% R6 W 5 W. \1 x0 q8 L; h; x* Z% U0 Z- f5 x
余朝奉惊奇地问说:“这事果然稀奇。金先生,莫非宫中闹鬼了?”0 q, l+ b4 H9 O( n
3 t' R: Q! ^. g h4 w1 Z
金先生冷冷地一笑,拿眼看着藻井,卖了个关子,不说下去了。余朝奉听到精彩之处,就急了,哪里舍得下这段子?他马上就招呼伙计过来,要他赶紧再上一壶新茶。
& F1 q: k# p" M. o i r6 n 9 m5 n2 K: g) U; ^# B$ Z0 |! u
金先生把玩着茶杯,接着说:“余朝奉,这壶茶算是你请我的。——兄台有所不知,听说当今皇上得到异人指点,精于房中采战之术。又兼他本身就壮健如若驴马,每天都要饮‘火酒’助兴,夜御美女十人,还嫌不足呢。还有啊……”. b; B! s; \" ?% C: a" k) G
7 }) l/ Z( v7 j, h0 j# M他看了一眼周修流,见周修流只是漠然地望着窗外,就压低声音继续说:“听说皇上招了个方士洪基出任太医。那个洪基弄了个壮阳的偏方,就是用癞蛤蟆做药引子,再调配以川续断,白莲蕊,黄实,赤何首乌等,制成春药丸子,名‘蟾酥合媚’。每天三颗伏下,便会欲心蒸腾,刚猛无比。唉,如此快活,老贼牛,怪不得谁都想做皇帝呢!”
& ]5 G8 z6 p8 T* x5 ~
" n+ ^! ]1 @9 d) C* D余朝奉大笑了,说:“先生说的大妙!不过这江湖药方,多是骗人的玩意儿,果真有效吗?”7 m3 e1 m' b% U: I2 T
5 n! b' P; h6 | @金先生就显出一副瞧他不上的样子,斜着眼说:“自然是有效了。不然的话,你想,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女子受害了。嘿嘿。”$ q- a' a- Q& m* ?* _% S. \) v
. O1 [8 t6 s2 A余朝奉听到痒处,唇干舌燥,就咽了下唾沫,赶紧喝了一口茶水说:“咱们江南一带的女子,大都体质纤弱,玉肌粉骨,哪里承受得起这般欲死欲活的折腾啊?!这不糟蹋人吗?”
8 x+ {8 l( ]% a- j* Y/ C+ |
' i I5 W) u' T; |! R/ R/ K金先生说:“可不是吗?!皇上吃这药吃上了瘾,他这一上瘾不打紧,整个宫里都忙着捉起癞蛤蟆来了。宫里由田成田公公牵头,每天晚上带着一帮太监,拿钱偷偷雇了一些叫花子,让他们提着‘奉旨捕蟾’的灯笼,毫无禁忌地出入城门。守城的是卢九德的五城兵马司官兵,卢爷这人虽然也好贪墨,不过还比较有硬性子。但是他对皇上的做派也没办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手下开城门放行了。守城官兵只要見了这灯笼,都得放行。”
) D, @7 t% s. t) F8 t
% c4 G; p* u8 `0 ~+ d# p9 C# Y余朝奉轻声笑着说:“怪不得近来呀,大街小巷都在流传着‘蛤蟆天子’,‘蟋蟀宰相’的说法呢。这下子南京城里热闹了,从来都说是鸡犬不宁,如今是连蛤蟆,小虫也不得安宁了!啊哈。”3 c/ {# ^/ ^; G
+ p9 Z+ y7 X; I# S3 U* u$ @金先生也笑了笑:“因此呀,那些进宫的粉嫩女子,多半都被皇上淫毙了。这些女子死了之后,就被宫中内侍弃尸到御沟中,尸体浸水之后,浮了起来,就流出了皇宫。余朝奉,你说这些不是女鬼是什么?!”
5 D6 b+ V5 ~' g / s* R0 ~9 \2 ~$ b6 s
余朝奉倒抽了一口凉气,倘若不是周修流在一边站着,他估计就要大拍桌子了。他瞪大了眼睛:“啊呀,竟有这等奇事?皇上真的这么厉害吗?!——这简直是造孽,天理难容啊!”
9 ?" e* g4 Q, ~/ I* P( f
9 W% b- T7 ~# O" b金先生说:“那御沟原本就跟大河相通的,可怜那些被淫毙的女子,尸身不系寸缕,光溜溜的沿河漂出。有的尸身被自己的父母家人瞧见了,认了出来,就抱着尸身在河边痛哭。”
+ [2 H* Z* l* L, ~. E! k
. j% g- ~" @: n8 b. P4 H两人说着,好像这些事是亲历的一般,长吁短叹的。过了一会,金先生又说:“本来今天呢,我说的已经够多的了,不过看在你给添了一壶茶的面子上,——倘若你愿意再上一碟腌橄榄,我就再跟你说个趣事。”
& g: {; q. M7 O& W! z2 f'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