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19|回复: 1

胡同(BY 老沈的大眼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 09: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来胡同里面学问多啊,又找到一篇,转过来琢磨一下:
. P+ F3 A& l1 Y( O7 x3 p, m7 h0 e2 C0 Z2 b3 o/ E+ w
——————————! i: a, t  N- b  S# y

! S: x2 J  a: d3 v胡同(BY 老沈的大眼镜)
( P& U: Z  j4 e8 M2 N8 j$ [& x5 @' I+ v9 ]$ e% I5 ^
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
$ V/ l5 f4 B( _2 L  $ a- D9 |1 P3 o; X# |
    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
& c3 o- P. w) E* y3 k4 F% V  
+ W4 V: u  ~! F" i; e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 W5 o0 E& l! D2 Y  
4 A3 a1 V, J/ n9 G# ^- C    二、胡同与井关系密切 5 F- O7 }8 ~7 G/ Q4 v- p
  5 h8 F+ I5 N, p9 }0 ^
    有的学者认为,胡同是从“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因为从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_8 w, f; l0 O" M1 M* S* ^5 Y
  
; O$ J( v# H+ W: W- o3 T5 L    先从胡同的形成看。元大都是从一片荒野上建设起来的。它的中轴线是傍水而划的,大都的皇宫也是傍“海”而建的。那么其它的街、坊和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井的位置。或者先挖井后造屋,或者预先留出井的位置再规划院落的布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因井而成巷”。直到明清,每条胡同都有井,这是毋庸置疑的。
0 H# q. u/ e; n/ V6 \# H! t$ H   胡同是井的音译,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有几点还必须强调一下,胡同和井,在元大都时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络市也可以叫沙络胡同,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汉语里本来就有“市井”一词,“因井而成市”嘛。同在元大都时代,胡同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钟楼:“楼有八隅四井之号,盖东西南北街道最为宽广”。意思很清楚,“井”等于大街。 $ d9 v- Z$ b) r6 l- H' C6 r' X
  
" W) u$ d# S/ o- Z2 J  D3 Q* f1 R    旧北京的井窝子。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北京居民的饮水主要靠井。一般居民没有私家专用水井的,就得到公用水井去汲水。图中的独轮车是专为人家送水的。
* s0 [% R8 y. I! D/ _: s  
6 G8 T. x7 r: i8 O4 a) ^  * i# T& {/ P$ q( x
    再从胡同的名字上看。北京胡同名字的成因,不外乎这么几个:以寺庙命名的,以衙署、官府机构命名的,以工地工场命名的,以府第、人名命名的,以市场命名的等等。但是,为数最多的,是以井命名的,光“井儿胡同”就曾经有过十个;加上大井、小井、东西南北前后井、干井、湿井、甜水井、苦水井……不下四五十个。这说明,胡同与井是密切相关的。
! F2 }4 x7 F" p6 \  P1 p+ j( l  
8 ^- G- J. a2 v- w    三、奇怪的名字原于音译
# F( J1 j( v; _+ f  
! [* V; D% T; m( }& [$ Q& H8 H5 \    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试举几例:屎壳郎胡同,这名字多难听、多丑陋!当初此地的居民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大概是被污染过吧。此外,如鼓哨胡同(或写做箍筲胡同),苦水井;菊儿胡同或局儿胡同,双井;碾儿胡同或辇儿胡同,细井;巴儿胡同,小井;马良胡同或蚂螂胡同,专供牲畜饮水的井……
  k# a# f! q( I0 @! u  0 g% o3 h7 v" J+ z
    北京还有不少“帽胡同”。“帽胡同”蒙古语是坏井、破井的意思,前面加上一姓氏,表明这个坏井是属于某家私有的。这不是牵强附会,白帽胡同旁边,曾有个“白回回胡同”,说明这里曾是白姓穆斯林的住宅。而“猪毛胡同”附近曾有个“朱家胡同”,说明这里确实住过朱姓人家。杨茅胡同附近就是杨梅竹斜街。
3 ^8 i9 q$ S# N; ^# E4 G  
+ {: W, O' t) x2 U! i    年代久远,有些发音被念走了样,这也不足为怪:汉语地名念走了样的难道就少么?不过有些蒙古语的地名难以考证了是真的。
发表于 2008-11-4 22: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帮忙打听一下,这个

利市营胡同是不是也是音译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