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由于当时演唱时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珠联璧合,交互生辉。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如: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诗句。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 f+ d$ [. {  H: K, D9 h 
. l2 v  r! Y: n0 M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是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D1 _5 q; }* W7 m0 L0 O0 g/ k 
 
+ }! C. e. b2 o琴曲: [wmv]http://www.web-meeting.net/song/ygsd.rm[/wmv] 
  ?; B8 ]' `; o0 l  d0 M" q. B, B1 ] 
. K$ _3 \5 f' z$ p琴歌: [wmv]http://www.web-meeting.net/song/ygsd-ci.rm[/wm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