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17|回复: 0

[太阳之法] 太阳之法(第四章)悟之极致 - 大川隆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9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章 悟之极致/ e& ?& ]+ k0 F# U4 ]
9 S$ L5 L4 l  a
1 何谓悟 / N. G  u( a: L  a
悟、是人类始终探索不息的人生目标。尽管未能彻底领会“悟”,但可以肯定在追求“悟”的愿望中,蕴藏着希望自己更加向上飞跃的意欲。
9 N' C; @* y3 r; ?3 y4 G( X! J! B
宗教必然要涉及到“悟”。不只是在宗教中,在哲学领域也同样表现出追求悟道的渴望。从哲学观点求悟,体现了一种追求真理的意愿。这是用理智去把握世间未知领域、以及有关世界构造的希望。( c. J" ?- r6 g9 S  F- e( b
, A3 }. E  X* `' N) R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是否属于宗教暂且另当别论,但至少可以说孔子的学说是人品完成之道,是道德完成之极致。我相信,就此而言是无可非议的。孔子曾想让人们通过“道”,从教育的观点中有所“悟”。) L( D$ d5 |& z" C$ N

. T7 c4 w" w  j# U) U本章将从宗教性的观点论述“悟”,当然,其中也含有哲学性探求真理和人间道德完成的悟道。但是,作为宗教性的“悟”,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讲述了“悟”与佛的关系。  \. ]4 y. E3 `6 A4 e

4 O1 ^4 F. [0 \4 c所谓“悟”,即是在探求佛之世界的创造原理的同时,使自己的心境接近佛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悟道深奥无限,人灵不可能彻底达到“悟透”的境地。尽管人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想要彻底解开实在界的奥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想要达到佛境的努力,不经过漫长而永远的时间,也几乎不可能。1 i6 {( e( l5 H3 ~* k, W2 }5 K  F
. R1 r1 U4 g# p7 b$ }5 B" z2 t% O
尽管如此,“悟”还是具有阶段性的,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可以说自己已经悟透了。作为在地上界持有肉体的人,可以获得的最高水平的“悟”,也是存在的。/ b9 _5 U& G# M; A  t5 U

  s- _; [' B% Z; g7 @下面就从多方面来说明迈向最高悟境的阶梯。8 A  i# @& g0 |6 {5 C/ C

- Y1 d, _; w: k1 d1 G现在人类还记得的,在伟大的大宗教家、大师中,彻底追究“悟”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说法的乔答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自释迦在菩提树下大悟成佛,到八十岁在拘尸那迦城外的沙罗双树下圆寂为止,他的大悟在各种各样的文献上皆有记载。但遗憾的是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释迦的大悟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
, n) t2 Y$ v3 c9 P7 F& a9 E2 A/ N' R) u* Q* {! t! W- K2 L
心的世界不可思议。自从我敞开心灵,能与自己的潜意识层进行交流,已经十几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如实地领悟了昔日圣人们的所思所为和觉悟的内容。心灵世界的确奥妙无穷。
! O: `4 x9 J6 H* \/ w; n! `5 d& D6 H# J* t: J+ J  U  q  ^& A* y
尽管已过去了二千数百年,但在我的灵魂中仍清晰地记忆着释迦在菩提树下获得大悟的内容,并能够清晰地从灵界接收到当时的场景讯息,栩栩如生。5 T1 e$ \+ L6 Q5 V: \9 c0 a8 U

) C: C8 ]+ n' u本章主要以释迦之悟为中心,重新探索有关现代“悟”的问题,但愿能为后世留下有关“悟”的智慧。因为通往“大悟”的方法论,既是过去人类的遗产,也是未来人类的希望。$ {7 e" Z7 ?; v. j) p( }4 q
4 W' v8 S) ]& E" }7 F
2 悟的功德0 K6 b" g) q3 i, I% L
4 C2 b  T2 l+ e7 [
人究竟为什么要追求“悟”?获得了大悟人又会得到什么好处?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就要考虑人类的根源性目的和使命是什么?0 J9 Q# q3 h, {4 q, `

1 Q# J3 Z3 `4 k0 {4 ]5 L3 g0 ^: w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在于“人类为何诞生在世间?灵魂为何要宿于肉体降生人间?”4 R: M1 D# e2 M; v+ Z, L
! Q$ `, C$ y; @8 y) \
你们在作为人降生世间之前,在天上界作为灵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上界,无需食物也不会饿死,无需金钱也不会流落街头。没有怀胎十月之苦,也不会因年幼不懂事而哭闹。没有青春期的性苦恼,没有亲子间的家庭纠葛。没有经济苦恼,也不必在职场上因受人指使而痛苦,不会有与自己厌恶人的相处之苦,也没有与心爱之人离别的悲伤。没有衰老之苦,没有病痛之苦。没有人老色衰之苦,也没有被子孙厌弃的痛苦,没有与伴侣死别的痛苦,也没有因自己也要面对死亡感到恐惧而痛苦。这样的痛苦在天上世界一个都没有。" N- N( A5 ~* I' A) _* ^
; g0 j4 H% U0 R, W# W4 }
在天上界,每个灵魂的心就像玻璃般透明,彼此可以一眼看穿,如果存有不和谐之心,根本无法共处同一世界。因此,每天见面的灵人们都是和自己脾气相同的优秀的人。那是一个互爱共勉的世界。9 C" _2 j/ s8 L! @, n" P: I

; i; D4 e0 |% D; \此外,灵人们还能够自由自在地变换自己的年龄和模样。而且,如果有想要的东西,加强意念,那就会出现在眼前。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相应的阶段上学习,为获得更高的真理觉悟不懈地努力着。
& X4 d: ?* T. R  b8 m- ^2 e" L( A  X4 A  @* U+ t
身处地狱界的不和谐的灵是无法转生于地上界的。他(她)们的心中充满斗争与破坏的意念,以这样的心宿于肉体转生是不被允许的。# @: z4 o* _! }$ G! s1 a
4 k- i* q0 L3 S6 r
那么,怎样才能转生世间呢?首先必须是四次元幽界(精灵界)以上的居民。作为天上界的居民,如果对自己是灵性存在、是佛之子没有某种程度上的觉悟,是无法降生到地上界的。因此,不完成最低限度的反省,是无法转生的。
  v7 w, r) Y' F4 o6 V# R4 f, g* r9 M1 Y9 S  L, {/ Q7 O
如此,对于天上界的居民来说,降生到地上从最初就是一种考验。对于长年身处地狱,终于结束反省的灵来说,作为人再次出发,也是从头再来的机会。
/ `: S  @4 P# x) c) z9 f7 @3 g4 T. ~7 K4 z2 X5 N4 y
因此,地上世界是个修行场所。自由自在的灵体宿于肉体,降生世间的本身就是对其灵性、佛性觉悟的一种考验。自己的灵性觉醒是真还是假,被彻底验证。在自由自在的灵性状态下,相信佛是很容易的。但在三次元物质世界的法则下生活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觉悟四次元以上灵界的法则、佛的力量、佛所创造的世界呢?这些都被彻底考验,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灵魂才能登上更高次元的境地。
6 H5 D  U# {. {: j' l
2 T6 `, y5 {1 m! I4 ?地狱灵长年在地狱中备受煎熬,终于达到反省的境地,获得了自己乃是佛之子这个最低限度“悟”的人,立志“这次一定要做个杰出的人”,降生世间。但是深受三次元物质世界的粗糙波动影响,无法觉悟到自己乃是佛之子,沈溺于欲望的世界,结果是无法再次返回天上界,堕落到更加阴暗的地狱。
/ i: K% v9 G0 i$ y1 g  j; Q( z. V' m* g5 c
可以说,三次元物质世界、现象世界就是这么严酷的修行场所。但是另一面,它也为诸灵魂提供了获得拯救的良机。在灵界不同次元悟境的灵彼此不能相见,但在人间世界不同次元的人能够同聚一堂。于是便有与宿于肉体的光明大指导灵相逢的机缘,同样地,也会与持有地狱恶魔撒旦一样心念的人相遇。世间上的人在出生时同处一条起跑线,作为婴儿诞生,每个人都被平等地赐予重建人生的机会。因此,悟的功德就在于可以重建人生。3 D) s% d+ k9 U0 _( ~) I& Q
1 H2 e0 R, d/ e
3 悟的方法$ S4 I$ o) w: B* A& l0 Y: {% U& [
2 ~, |& H) L' }) A, F, l/ `
接下来探讨追求悟道方法的问题。
7 p5 Z0 h5 S- c, A
+ a; d. I0 w4 ~$ M0 f0 N7 Q1 u所谓“悟”是指于重建人生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磨练灵性和佛性的问题。说到磨练灵性和佛性的方法,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无限的道路。1 U2 N* `5 i+ O' I3 J

% A+ i: T, C3 H9 I$ q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即是指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不仅是佛教,基督教、日本神道、儒教、道教或回教等诸宗教,同样有各自多样的修行方法。正因如此,生活在世间的人,在探寻佛道时,就像走入了森林。走入迷途。到头来,不是选择哪种修行方法,而是开始想哪个宗教才是真正正确的宗教。+ e! v' }! A5 E7 J+ N
% o2 t, J: r# Y( b$ M
世界性的大宗教都是佛光在某种形式上的体现。街头巷尾的所谓新兴宗教另当别论,千百年撼动人心的世界宗教及其万人敬仰不息的宗教指导者的人生,闪耀着佛的光辉。只不过这束佛之光因说法的时代环境、民族和风土人情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8 P, W8 J; w: r0 ?3 j# v5 F
  D& ?# N% t/ O* _但是,过去的教义已成为过去。而今当务之急是需要适应新时代的新教义及探讨新的修行方法。
! a2 E! x2 u1 f" O+ Z9 K5 o9 N0 C* G, ~$ E3 o: L4 Q
归根结底,“悟”的方法是指如何将自身境地与佛境地融合,如何以佛心为己心,如何遵循真理生活的方法。
% ?( X0 N" n; w6 b! L$ ~. t; _( I4 H4 Z6 a, t$ c8 v' A
为此,一种方法是真说•八正道,还有一种方法是爱的发展阶段论。依循佛教路线来修行的人,可以将真说•八正道作为每天生活的指针。八正道包含着普遍的佛法真理。无论如何想要穷其究竟,都会发现那里通往无限的人格完成之道。, q! E9 J5 _" X1 \( [& P- k/ f
9 a- y1 D: ]/ a/ v* c3 W) {0 s
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正确地观察、正确地思维和正确地表达呢?有多少人能做到行为端正和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呢?有多少人能做到正确地精进、正确地进行精神统一、正确地入定、彻底地领悟深奥的佛法真理呢?也就是说,八正道是通往用尽一生也无法完全达到的 “悟境”的具体方法。1 S& d- m2 Y9 W9 G  P- Q' ]
5 G  z% _& b, x8 ~! _. C. C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修练八正道的“正见”、“正语”至少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随后就可以把重点转向“正业”、“正命”,每天做修习了。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获得六次元光明界的悟境。& M# y+ l% J3 B( }
; u+ {' g4 H7 a3 x
而进入“正思”、“正精进”的阶段后,才可以说是进入了正统宗教修行之门。人生之路坎坷,但迎战一切困苦,磨就钢铁般的不动心,就说明自己已到达阿罗汉(注1)境地了。阿罗汉是从六次元光明界通七次元菩萨界的龙门,到了这一阶段上,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完成了自身修行。如果轻易就因他人的琐细言语心旌动摇,对区区小事大动肝火,在名利地位面前心动的话,就说明距离阿罗汉的境涯尚遥远。
" u% g2 _- R3 I
8 {) O0 r1 c$ E3 @现今以日本为首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家,首先请观察其人的心性与行为如何。如果或沉迷于超能力、或利用人的弱点、或欺骗、或竖着眼睛说“你会进地狱。你会受到惩罚”恐吓信者骗取钱财,这样的宗教领导者绝对没有达到阿罗汉的境地。阿罗汉的境地是走向光明菩萨的第一阶段。如果在地位欲、名誉欲、金钱欲、情欲、恼怒、怨恨、抱怨等面前心神不宁,就绝不能说是天国派来的宗教领导者。- P4 w% J# }) o+ e
) _2 }' X( `6 y( v; z* a
追求悟道最基本的方法,即是追求心不为世俗现象所动,保持纯洁透明,能与守护灵交流,洞悉人心的境地,也就是阿罗汉的境地。这一阶段是悟道必经之路,不经过这一阶段就无法获得更高层次的悟,这也是人们把阿罗汉做为修行目标的理由所在。在阿罗汉之上有更崇高的真理觉醒悟境。
0 d& I# S+ [" l" B/ S4 如心
" Y' J# i2 Q0 O: H8 [
* u8 N% v2 K; F2 o) M$ r+ {7 W: y更深层次的“悟”。比阿罗汉更高深的境地是什么呢?( |, y5 f5 N$ [: D3 w& D
& Y( o8 t# z! k. ^
阿罗汉是指确立了坚实的佛信仰,具备了不轻易受尘世波动影响的不动心,能够接受守护灵的指导,在平凡生活中能够洞察他人内心的阶段。这时做人已达相当程度的完成,作为宗教者,也达到了可以指导普通人的阶段。
0 v( A$ @2 {0 h9 V0 Z& {8 N) T% T3 W/ V, m( P. P
但阿罗汉的阶段还有堕落的危险。因为阿罗汉还只不过是经由一定程度的反省,达到了与自身潜意识层之守护灵做交流的境地而已,在事实上还不能充分理解光明菩萨的心,也还不能充分理解佛法真理的种类与深浅,也就是还有可能受到异端邪说的迷惑。
( y- O# l3 o7 I. b7 ]
6 e. X$ M; C1 Y6 A. Y* |4 K& e另一方面,对于灵界里侧的天狗、仙人界灵魂来说,阿罗汉初步显验了单纯性占卜、灵异现象以及显示初级神通力。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爱”和“悟”,决不能轻视学习。8 R- K" [, V5 j
0 o! @. }+ |; }. Z4 o
如果从阿罗汉境地翻落下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可以做个比喻来说明。阿罗汉好比是金属的表面经过擦拭、去锈之后,发出了光亮的阶段一样,它还没有被涂上防锈剂,如果不继续做磨练随时都会再次生锈。若心生了锈,自我无察觉还自认了不起、妄言称悟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
& A8 A# w1 z+ _/ L; N6 v9 G
8 s: |; s) o9 u& W" w心在放光时,其表面光滑,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受到恶念攻击还具有一定的回击力。可是一旦心生了锈,表面变得粗糙不堪时,就容易沾染上各种污浊了。9 Q. M" Z4 ]  X( ]: o+ X4 P  W

) c; h  q7 G, E8 z7 r$ k& t地狱恶魔会在此时见机行事,在其粗糙的表面打下铁钉,套上绳网。这绳网直通地狱深渊,各种鬼怪、动物灵或撒旦等地狱灵会从黑暗中爬入此人的心。0 L6 D9 o  J; h

& U" N2 U/ m; Z7 G; d# _阿罗汉的境地来之不易,但也会有些宗教领导人受不住恶魔的诱惑,变得歇斯底里,蛊惑人心。
: [8 k2 F% q) U5 R* H6 K3 }' F5 x
# Z8 S6 F7 G; V4 o# J随时擦拭去锈相当重要,这样才能保持心在发光。如果放任心生锈,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被恶魔列为俘虏的对象。- u" ]; H3 F+ d& B' Y
" Z6 n7 n; N- n! M7 Q% B5 `
前面刚刚赶走恶魔,可恶魔又会在背后偷袭。所以只在危机时做单纯的净灵,或是有赶走了恶魔便罢的想法,是得不到真正的拯救的。总之,不消除生锈的根源,再怎么净灵,恶魔还是能够潜入人心。
$ E) z( F* o0 g5 T; A& x  f, d
3 j) d7 C& X* P( K8 \# n0 g' J要让自己的心放光就要做磨练,就要在日常当中做努力。最好能让心涂上防腐剂和防锈剂。涂上防锈剂才能使自己向更高的悟境上升。
& W5 g, R: [+ u/ @' ~3 S, G% z
8 r4 z* `3 q0 n# x在阿罗汉之上的悟境即是“如心”。如心是指能接受比自己的守护灵灵格更高的高级灵指导的阶段,是能够与指导灵做灵性交流的阶段。这个指导灵是指七次元菩萨界以上的高级灵。一旦到达了“如心”的境地就不那么容易退转了。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来说不会遭受魔界的蹂躏。因为接受了诸如来、菩萨的指导之后,能够放射出更强烈的光芒,使恶魔不易靠近。
& V' C( Z/ g4 a2 n7 f$ H1 ^; `) r$ x( N
到了如心的阶段,心就能够时刻保持谦虚、不骄傲,每天心中所想的是如何奉献于他人、如何对世间做出贡献、如何拯救迷惘众生。阿罗汉翻身落马的大部分原因大都出于增上慢(自傲),而如心是不退的境界,利己主义或自我中心等私念已从心中消失,心能够时刻保持平静。从如心的阶段起,才能真正实践八正道之“正念”和“正定”。5 L* Y% H5 g" V* i6 W2 t; ~4 m

+ D" p- h% x3 u5 b) w如心还具有另一个特征,当心境临近“观自在”的境地时,可知遥远他方的事。例如,听到了某个人的姓名时,即使这个人在地球的另一边,也能够在瞬间了解对方的心境、苦恼、凭依灵(附身灵)、前世、前々世、前々々世、未来世。但要注意,纵有这种能力也要谨慎小心,防止自己陷入仙人的千里眼等“超能力至上”的狭隘认识中,应时常加深爱心和磨练知性。
; N3 d" w* x7 v( ^. Z
2 c8 A9 K/ [, W/ S! h5 观自在' C+ |3 H( h+ `' r% r- P/ t! S
: }$ d; K+ X+ C" k
如心连通着灵界菩萨心境,也可与如来界沟通。如心也有阶段性,但通常如果说阿罗汉之上的如心,则意味着菩萨的境地。这不仅适用于世间已觉悟的人,对实在界的灵人来说也不例外。6 y* M. |! R- I8 v

9 h9 ^$ ]) W( }决非凡是灵界中的灵人就能知晓一切。诸灵的认识能力和觉悟之高低决定了各自理解和认识的范畴。典型的例子就是“预知”。四次元以上灵界的灵人虽有程度差别,但所有的灵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预知未来事件。但如果应用到地上三次元界的人身上,往往会出现问题,时间或场所会发生错位。% E6 P$ e. `' T0 m% {; ]

& w% ], Y& P8 V  z这样说有两个理由:其一、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包括确定性事件和流动性事件。确定性事件是高级灵界做决议所决定执行的事,如无极特殊意外不会变更。而流动性事件则是指某种现状持续发展下去将会引起的某种结果,可因地上界人、守护•指导灵的努力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天上界灵人的预言也可能有偏差。
" b2 F2 s1 u& x+ z. N0 n" s1 q
$ B6 K# s* }# q; j2 P其二、由于灵界诸灵的意识阶段不同,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有别,也导致对预知未来精确度有水平差。一般来说,灵格愈高其预知准确度也会愈高。此外,以预知为专业的灵也能有较高的命中率。% X+ D2 h& r5 b- N' f

! i  f, t3 |+ G! e5 i, l2 d下面说明在如心阶段之上的观自在。, P" e5 v- r8 h2 z, c& P( U+ {
+ y9 f( C3 v& @/ F
《般若心经》的第一行即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译成现代文,其意即:“如何静观、挖掘潜意识层的宝库,能够决定自在菩萨修行境地之高深”。观自在菩萨在此不是指人的姓名,而是指修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观自在的菩萨的境地。. \* g% n. ~& ~3 Y. _

% o: S2 }+ x( u$ l7 M  [7 Z8 z4 t“菩萨”是指灵魂已经通过自身修养的“小乘”阶段,到达了普渡众生的“大乘”境界。这不是说到达了菩萨境地后就不会有人间烦恼和痛苦了,菩萨也不会总能保持发挥神通力(法力)的状态。菩萨界的最高悟境是“梵天”境地,此境地不容易再受到小病或其他人际关系等事物的影响,而是能够进入稳定地发挥神通力的阶段。所谓观自在菩萨就是梵天境地,在实在界处于菩萨界与如来界之间、七次元和八次元之间。! G3 ~9 n3 o$ r. W; J
0 ]2 A% a$ f" n9 ^
在释迦活跃的时代,印度人曾把观自在菩萨称为“阿缚卢枳多=湿伐罗”(梵语:阿婆卢吉低舍波罗Avalokitesvara),观世音菩萨是同义词。虽然还不充分,但此阶段具备全部六大神通力。六大神通力即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和漏尽等六种灵性能力。下面将逐次讲解。, m) t# P# H; l1 M9 s- }* j9 a

$ a0 E, l" {" }* T2 l# F  j$ S) ?& k天眼,即所谓灵视能力。持有这种能力,不但能看到活人的灵光(后光)以及其凭依灵(附身灵),而且还可以透视灵界。' G! N  }& @9 V# s; L

1 |4 N' N: v0 J0 d0 m1 Q& E天耳,即声闻灵界的能力。接收灵言启示即属于此范畴。
7 h2 b) |! f4 h7 t+ B  v7 k" [+ [
% s4 q: X4 I# N0 W他心,即读心能力。能够轻易地解读他人的心思。
4 x# i$ ?8 j+ G. z( `$ e% w0 L- m* N) H5 y3 a
宿命,即知晓未来的能力。不但能够清楚自己的未来,在读解了他人的想念带之后,也可知他人的命运,当然也能够读懂过去世。: {8 e+ d1 |2 U# J

7 ^. N  M$ `4 o- m2 H, V神足,即幽体离脱。虽肉身在世间,但具备见闻灵界、瞬间移动的能力。
  z6 o7 ~  u" j) y+ B$ I+ w( h8 b( ?
漏尽,即“随心所欲,不逾规矩”,孔子一语道破了这个境地。它指不被欲望迷惑,达到了自在超越世俗欲望的能力。就算拥有灵能力,也用心磨练心性坚持精进的能力(注2)。" d& t  d2 B. c

/ u! d7 f( q, b8 L% _. a观自在菩萨就是指在某种形式上具备这六大神通力的人。是比同时读取众人之心、明了身在远方的人之心思的“如心”更高一段的心境。' r9 Q: {1 `+ Z: u5 P
  @8 x8 a0 G( @; F5 V9 b
6 一即多•多即一
4 \8 j: d8 z8 J) l$ a3 Y4 g) O3 n) |, v2 g0 m
在世间修行,正思、正精进、正念和正定是最高阶段。如果在此用爱的发展阶段论来做比较,即是实践“存在之爱”的阶段。下面就对此如来界悟境进行讲解。7 `, R# H: j7 ^
5 Z# Q6 U; o4 {" p$ Q; ~: \
至菩萨境地为止,灵魂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以肉体人的形态做自我认识的。灵的存在本是无形的能量体、是无形的知性。但在长久轮回转生的过程中,许多灵在记忆中被人形所拘束,因而在机能上也失去了本来的自由性。4 ?) c* h1 Q5 c& f; ]. {

, [/ v. s; m4 W# @) J' X也就是说,七次元菩萨界的灵还以人的模样在那个世界进行修行。大多数的菩萨还处在人有手脚、穿着服饰、有头发、五官等自我认识阶段上。假设失去了这些人形意识的话,反会感到心神不安。虽然这些灵具有高尚的德性和指导能力,但其力量多少还存在人的灵力局限。
8 F  \5 x: p9 g" b0 h9 s0 I/ b$ v' A. S& Y$ R' Y
八次元如来界与此不同。如来界之灵知道自己不是人体形状的灵魂。明白人形只不过是转生中的一种灵魂记忆而已。灵的存在是知性能量体、无形无姿的光束,对此诸如来不仅能够在知识上理解,并且确有生活实感。& l6 y# A! ~5 T4 n  O( q

2 v/ ~% p5 |- l$ w! t& i  V! N, S假如世上的某些灵能者,能够在灵魂脱体后前往八次元如来界,将会看到什么情形呢?八次元诸如来为了地上人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他们会以生前在地上生活时的模样出现。将其带到自己的住处,拿出咖啡或美酒来款待,这咖啡、葡萄酒定是散发着此世无可比拟的芳香上品。于是,来自于地上的灵能者就会如此报告:
: Q0 t% W* G1 G; M* C! t6 H! e
) C. S2 ^, h# f: m4 e; |, Y2 p8 m“八次元如来界是极其美妙的世界。在那里生活的如来们各个神采奕奕,街道是红宝石铺成的路,房屋的墙壁上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钻石,饮料散发着绝世芳香,大理石桌子光亮如镜,建筑物的支柱是水晶石,真是妙不可言。”
3 G/ \% |  u5 ^* K2 d; \! [0 P2 b+ B, a: E# |
欧洲近代著名的灵能者斯维登堡(Swedenborg)曾将他的灵界经历做了这样的描述。实际上他的灵能认识力尚浅,如果进一步透过场景深入灵视,就能发现用宝石装饰的房屋和道路会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有如来在你的面前微笑。再继续用灵眼望上去,如来也会无影无踪,最后只剩巨大的光团。也就是说,红宝石及钻石等宝石实际上是为了向地上界的来宾表示好意,所以才使用了三次元世界能够理解的形式表现。. |. {2 B# y/ M6 a) I

5 p& g4 C1 R2 {; Z8 m- s如来之悟,指对自身生命存在是无形实体的认识阶段。如果生活在地上的人能够获得如来之悟,就会发现如来界的法则。
% X" U* Y* O, M2 R( m
! t- E8 L1 @& _& L  q3 H! J# h如来界的法则,即“一即多•多即一”。如来界中的“一”,可将之视成是“十”、“万”,反之,也可以把“千”当成是“一”。不是客观事实,而是绝对性存在,也就是说,意识作用下的意念即是实在,只有统一的意识体才能知晓其实态。
- s) c3 O& J3 t/ {: D3 ~' G: ^( e6 e# K6 o; {# j
如果用易于理解的说法做比喻,就可以说,假设在需要一位如来担负起十件工作时,这位如来即能够化作十位如来去完成工作。有一万件工作时便能够显化出一万位如来。虽是一万位如来但却又同归属于一个有统一认识的意识体。8 g: f' o1 F6 z) x% I

- z/ m7 L' X) }# u近年,日本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公元1870年~1945年),他在哲学研究中似乎对如来界的法则有所认识。当然因他原本是如来界居民,其自身潜意识告诉他存在这样的世界。
0 j* ]) |' R1 I
9 f  r  a0 z6 B! u" {八次元如来界是可以实现“绝对矛盾性的自我同一”的世界。视觉看起来是零散的矛盾的存在,但能通过直觉性的统一将其归为一体,这样的世界就是如来界。可以说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生前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如来界之悟。, Q- t; ~1 p% e- J& ]% z/ ?
7 太阳界之悟
0 F3 @& J* O( J2 ]! [3 [. D) Z# c5 E. v' @8 Z
如来界之悟,是超越了人类肉体感觉的“一即多•多即一”境地。是悟得了灵是佛的分光、无形的能量体、无形的知性的阶段。这个悟境几乎已接近了生活在地上界的人“悟”的极限。整个地球灵团的人口虽有几百亿之多,但在八次元如来界的如来仅有五百名左右。这个事实说明了如来之悟何等难得。
8 P# @- e7 c% k7 o3 R3 D! R9 D9 S0 n" p, b! p
如来之悟,超越了善恶二元观念,进入了止扬和统一的阶段。所以只做单纯的自我人生修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体会、领悟恢宏的宇宙和普遍的法则,必须具备清晰的理性和透彻的悟性。# a; \. t! t( i" Z4 l
  L. ^1 v2 D& J% j5 o+ V* W
以日本来讲,八次元如来的降生中,除了神话之外,有大化革新的圣德太子,有平安时代的僧侣空海,有近代的西田几多郎。除此之外,还有数名。
+ R4 m; G) W& T# d' Z* a; W) w* ^2 m. |/ q+ w) y2 ~
在八次元不到五百位如来之中,大致可分四个层次。最下层是在梵天界的上部,约有四○位左右的如来。其上是亚神灵界,约有一二○位如来。随之是光神灵界,约有二八○位如来。八次元如来界的最上层即狭义的太阳界。广义的太阳界则包括了跨入九次元宇宙界的部分。狭义太阳界位于九次元与八次元之间,约有二○位左右的大如来。8 u3 V* u9 @3 j  l' ~8 G
" l, h# ^+ z2 d. t& O+ T
太阳界的大如来是些怎样的存在呢?如日本神道系的三神:天御中主神(注3)、天常立神、神产巢日神。在基督教系的奥古斯丁(Augustine)、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道教的老子、庄子。墨教的墨子。古希腊神话所说的阿波罗(Apollo)。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佛教系的阿閦如来、药师如来等,均是太阳界的居民。回教的穆罕默德(Muhammad)在太阳界下面的光神灵界。
7 q' m/ E& m9 }- Y6 n6 }) w' s. Q/ o& Q! T- ^
那么太阳界共通的“太阳界之悟”是什么呢?0 i* K# r. r. d4 G8 V" N& s' [# x

5 p  Y' }' Q3 e9 P" ^* l3 ?0 s若做归结,即可说“太阳界之悟”已不属于人间觉悟所能及的范围了,它已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能到达的境地,而是佛赐予的神格。
% q5 j# i6 g0 d3 s3 ^. K1 E# x$ G& X
" \4 p. b% O  ]; }7 Y( j+ v从太阳界开始已经不是通过修行能够达到的悟境,而是进入了大灵队伍。这些大灵一般为各宗教的根本神。
7 s/ _6 S3 w4 t# V6 ~7 J' T6 v" p# j" K8 o/ w
之所以说这些大灵的悟境没有人间性,其根据就在于他们直接参与地球人类的进化计划。在协助九次元宇宙大灵的同时,具体地对地球上的文明繁荣、宗教革新、新时代浪潮进行计划、立案和执行,这些是太阳界诸灵的主要职责。
' D/ k* w) H" g: X, _
/ q) \/ C4 X- X, @6 u8 ~8 释迦之悟(1)---大悟( h; c" `* o; T: l6 M! z
  L6 Y* `8 L( i0 C+ w, j
在讲述九次元宇宙之悟前,首先来谈一谈二千数百年前诞生于印度的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大悟内容。
) h9 A( k3 B2 V6 n# N. y8 i; H8 ]4 p+ j* m/ n
释迦于二十九岁出家,经过了六年肉体苦行之后,放弃了这种苦行想法。当他三十五岁时,于菩提树下获得大悟。他久久打坐在菩提树下,一个星期过后的某个夜晚,禅定已深。那时,释迦醒悟到的内容大致如下:. _% A* k. `: P) q4 l, I; n; c1 p- S
& A$ ?: h* _  D+ Y8 O7 m
“我长期极度不饮不食,为了让自己的肉体在承受痛苦极限后能够获得精神上飞跃性的醒悟,而做苦行。
' @: ^+ E; y. r$ @
+ V/ Z& q7 R+ c# A. `/ i舍下了妻子耶输陀罗和亲生儿罗护罗,违背父王首图陀那传位于我的期待,离开了迦毗罗卫城,至今已过了六年的岁月。当年,身为迦毗罗卫王子的我,身体健壮、文武双全,而今却是一副瘦得皮包骨、气息奄奄的丑态。  H$ C4 Z* p& z0 p6 A

, I4 x/ b( W. M如果使肉体痛苦就是人生修行的话,人的灵魂宿于肉体、转生到世间的本身不就是个错误吗?如果否定自身的肉体是本佛(注4)的心愿,岂不是说自杀者即是最高的觉者了吗?
- ~& I1 }. K+ y# p9 j+ I, S8 A. k! s3 u" p2 Z) T
自杀的后果是什么?大宇宙的法则本在原因—结果的连锁之中。播恶种必得恶果。自杀会播下新的苦因,其结果必是灵界地狱之苦。折磨自身肉体的苦行不就等于是在做慢性自杀吗?
7 o& p9 M  X. t6 C9 |8 o" W  ?0 E0 _3 n. `3 A
如果佛境是安然的境地,苦行中又何以求安然。苦行中没有大悟之因。我从六年苦行中得到的只是丑陋的容貌和刺人的眼光。苦行只会带来严厉,投向他人的剑一般的严厉视线,在那样的目光里感觉不到一丝爱与慈悲。
: R& j  i' E2 g. r0 c$ P% j" ~" H1 [
如果自身没有安然的心、没有幸福感的话,又怎能给予他人真正的体谅和关怀呢?
$ j, ]' b' k) B6 Z2 e2 i! b* F1 n7 C7 U) V) V7 g2 D3 C9 G- U; c+ E' s
真正的内在幸福感是什么?当年的迦毗罗卫王子可以得到众人的宠爱,有金钱和美女,有求必应,但在内心可曾感受过真正的幸福感呢?
/ d, R4 [# I! k* r" c" b: M; d( ~0 b% {( W+ @2 E5 b) ?* A
我在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下生活感到倦怠,内心饥渴!难以叵测的人心时常搅得我的心纠葛、动荡不定。时间流逝,那王位自然属于我。但如果做了国王,不就要显示出国王的尊严,率领迦毗罗卫的士兵去与邻国争战吗?其结果是众人流血。" H8 V. K6 L& ?0 L% e

  m0 F" |7 @! t/ O: h4 L世间的名利地位是虚幻。迦毗罗卫奢侈和安逸的生活并没有使我感到幸福,有的只是精神贫乏、焦躁和不安。在停滞和惰性中没有幸福,人的幸福是在精神上持续进步,而不是这个世界的出人头地。只有与佛心相合相应,使自身的灵性和佛性提高,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为本佛之子的幸福。' X0 ?$ u+ |7 Y& C. Y: ~6 {
) `8 T; p% x7 C, y  Q3 R2 A
因此,本佛之子人生中真正的觉悟和真正的幸福不在富丽堂皇的王宫生活中,也不在极端的肉体苦行中。在肉体的极度享乐和极度痛苦中,绝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觉悟,也与真正的幸福和安然的心无缘。
/ D) Z! _* a) T+ h& z
7 E; Z+ `$ `6 T9 Q% m1 `7 o真正的生活方式是舍弃左右两个极端步入中道和追求真理。只有在协调的生活中才会出现这条中道,才能够展现出超脱苦与乐的大和谐境界。0 x5 u5 I, U$ h5 {

) Y* z' {2 i2 M+ w2 y) o# C人类真正向往的生活就是这种大和谐的境地。如果所有人都能够放弃苦乐两极端,步入中道,实践做正确地观察、正确地思维、正确地表达、正确地行为、正确地精进、正确地集念、正确地入定的八正道,就能够缔造出真正心的王国、佛之国土。: T( m7 _. F! |) T8 e/ A0 q. g
% D3 _* p: ?: w7 r7 d
真正的幸福在日常的精神喜悦之中,在持续的精神向上之中,在探究八正道的过程中,才能够增进幸福感”。
) U6 W% D* N3 v: K9 Z
4 }/ _1 m. k$ N/ s! b5 A$ S9 释迦之悟(2)---圆寂) K2 ^" l0 b' ?) Z5 B& R7 u

3 Y+ Q' K+ {4 h( N+ ]$ V1 @, }/ A" x以上我向读者讲述了释迦三十五岁大悟时的心境。我在写释迦二千五百年前大悟的内容时如笔下生风,当时的场景如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但如果要想把释迦悟得的全部内容做介绍,至少需要有一卷书的容量。
5 `8 b7 W" u. [2 I7 O: y3 ^. G1 f4 v5 _: V
接下来,暂且跨过释迦四十五年间的说法内容,仅就他八十岁圆寂(译注:佛教名词。涅盘的另一种说法,意思为“圆满寂灭”。佛教对于僧侣死亡的一种美称。)之际的悟境,用文字的形式表述他的心声。
. @% m# m% F% ~6 W3 b
- w9 E( ^& j/ E) `拘尸那迦的沙罗双树下,释迦侧身而卧,右手做枕,左手抵按着腹部患处。就在他逐渐进入涅盘时,思考了如下内容:
( a. ^) j! o0 c6 B2 Z7 U7 j4 y  m- [, ], z
“自从我三十五岁大悟以来,四十五年间探索了何谓善,讲述了何谓正理。但是我终于也快要与肉体诀别了。肉体会衰老,万事无常。我不会对这肉体有丝毫眷恋。四十几年间,我向人们讲述佛道,提示了真正的人生之道,这个法才是我的真身。9 K/ y8 H  e9 ^

7 P' I- q# [: |弟子们,多年来你们辛苦了。你们无论是在我的身旁照料,还是弘法都很出色。你们的努力使释迦教团有了发展,成为出家弟子逾五千的大教团。使在印度信奉我教义的人数之不尽。因为你们做到尽心尽力不畏法难,降伏法敌,传布佛法真理。没有你们,佛法不会如此弘扬。你们日后也要勤勉努力。: K4 j% u6 ]# R9 z8 [
5 O& ^) ^" S0 `! L7 i; v; H
先逝去的弟子舍利佛(舍利佛多罗),此刻我也将返回灵界,可以与你久别重逢再叙长短了。你是优秀的弟子,人称‘智慧第一’,名不虚传。你在我说法时善于听讲,虽有时提出幼稚的问题,令我苦笑,但你的提问给予了没有勇气提问的同修很大的帮助。. p5 T9 i+ ?, O/ [+ ?
) j2 w) D; p" S/ U2 ^2 x
弟子大目连(摩诃目犍连),人称‘神通第一’。在你遭到了邪教徒袭击身亡时,我虽知这对你来说是忍辱修行,但仍不禁泪落衣襟。好像你已乘着光云在迎候着我。
* k& I: P) s/ u/ M: {
6 F, s: t$ i8 V% n‘议论第一’的弟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多衍那),你能把我的说法做简明的讲解。预计在我死后,你将到偏远之地继续传播法种,你可以阿盘提国为中心在西印度传道。! v$ y' \) q: t  Z9 d

, O3 z  n3 K/ @/ C不愧‘解空第一’的弟子须菩提(须浮帝),你对物质无执着,深刻地领悟了我讲解的‘无我’和‘空’的教义。今后也要孜孜不倦地精进。
+ O& x9 ~* H6 q
. s  P/ R4 T8 y弟子阿那律(阿那律陀),你曾在我说法时坐睡,受到我的严厉训斥,你彻夜打坐不寐,竟使双目失明。有幸你睁开了灵眼,人称‘天眼第一’。你曾是那样的年轻、纯真,而今已添白发。
2 t* U/ t; c6 Q, f$ i, k: ~) Q" r1 w  P/ N5 U% H7 X
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普罗那麻衣陀拉雅尼佛多罗),你是出身释迦家族的秀才,人称‘说法第一’。你日后会与将去西方传道的富楼那(普罗那)成为好的竞争伙伴。
& [. v3 f9 m6 ^. W4 a6 {% ?; m; o
. p7 p5 W- r8 f2 G弟子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波),虽然你现在正急忙赶来,但我们已见不上面了,你来晚了一星期。你因阿难(阿难陀)使我误食毒蘑而缩短了我的寿命激怒,欲将之逐出师门。你对我的死放声痛哭吧。虽然人称你是‘头陀第一’(修行第一),重视细微的修行方法,但在我死后还是放弃一些拘泥小节的戒律为好。
0 M; h/ m4 [3 @$ b2 W% }+ c* C
) m8 D9 t# |$ s5 `; W‘持律第一’的弟子优波离(优婆利),你办事周到、妥当。你不计较自己是贫民出身,跻身贵族出身者之中精进勤奋,我要表扬你。
' Y! d, I$ D5 H; N$ [/ |( x8 L: |+ q1 |# x9 a* G
罗护罗,你虽是我的亲生儿子,但能默默无闻地跟随舍利佛勤勉修行,故称‘密行第一’。虽然有人把你看成是我的后继者,但你去世得早。身为父亲的我没能为你做些什么,你在灵界的生活可否幸福。
- ]) l- n' @! o7 R
3 Y7 y0 p" T% A( g' I弟子耆婆(耆婆迦),你虽是天下名医,曾数度治愈我的疾病,但现在已无可奈何。一切都像阻挡不住的川流一样诸行无常,我的肉体生命也不会再延长了。
0 a$ s7 L" D9 o* ~2 M$ c
8 l/ w( p( y3 L9 m: Q) Z弟子文殊(文殊师利),我最后有话要传达给你。你具有敏锐的智慧,在十大弟子与外道论战、在家信徒身心动摇的紧要关头,你挺身而出,解决问题,维护了释迦教团的名誉。你隐去了身为龙种如来的本来灵格,始终保持着年轻菩萨的姿态为人表率。
4 j5 n' ^2 y( V* ]2 j
! _* U: E7 O4 A- Y: u" U: T我死后,你换上男装,乘坐大象回到南印度的故乡去吧。在那里培养弟子,继续弘扬我的教义。后世会称你是大乘佛教之祖。我在东方之国再诞之时,你将作为我的妻子降生。5 q: S/ d5 o  T/ {; M3 P

  I+ J- L& u1 F' a4 `3 n! Q' j' E2 V心爱的诸位弟子们,我对死后的事情还有些忧虑。弟子们,要好生记住,我的生命虽离开世间,但我留下的教义却万古流传,成为人心的食粮。
7 X5 e0 g, i/ H' b8 @9 c0 y: U6 o7 \8 F  e# S5 K  l9 N' h  a7 z
缘生弟子们,牢记我最后的话吧。我的生命如一轮圆月,虽然有时云雾遮月,但皎洁的明月在云层之上依然闪耀着光辉。生命如月,永远闪耀,绵延不断。
9 V2 i  H5 `% N, J
0 p3 L4 |8 B6 ], x1 t从今后,你们要把我四十五年间的教义当做心的食粮,勤奋努力。不要等待别人来教导,而应该点燃自己的心灯,点燃心中的法灯,照亮前程。
' Z3 s1 b7 U  F+ `7 D7 Y8 ?% R% H( E0 d$ c
我多少年来对你们说的教义,是自我修行的教义,同时也是拯救他人的教义。/ @0 D# R2 r  L4 b, O  j7 R: ]0 _
7 l9 Y8 w0 [, n
不要忘记‘自灯明’这个词,把法做为生活的依据。弟子们啊,‘万事终将消逝、要不懈怠、坚持修行’,这就是我最后的遗言”。' U% Y7 k5 U' r6 P/ M2 A
' a) F2 t7 g5 S
以上是释迦圆寂之际心中的思绪。释迦圆寂时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已敞开心窗的弟子们运用灵能聆听了释迦的心声。《涅盘经》对此有所记载。  d# a7 |& S7 {; e3 n* c2 w
10 九次元之悟
# v& q' @$ B+ d9 V% m: g. b; V" G3 F' x" i" R% q- s
释迦之悟超越了耶稣?基督之悟,是人类至高大悟。但遗憾的是,在四十五年的生涯中,释迦没能将体会到的大宇宙之悟全部教给弟子们。虽说他们是佛弟子,但几乎无人获得如来之悟。可以说理解大宇宙的创造、大宇宙的次元构成是不容易的。
8 ?' k, M1 V+ j1 k* q2 [; f% R1 T% ~! c/ z& Z6 _
再者,当时印度的时代背景是战乱,就算释迦讲解超越时代的教义,也无法达到拯救人心的目的。因此,释迦讲解八正道,以将人心提高到阿罗汉境地作为教义的中心。4 m9 g* w2 E5 Q+ r% \# g
# }' a6 `  K) n) x: b  N* k( L/ X
本来的九次元宇宙之悟在原则上必须具备如下三项条件:
9 P$ j9 L0 T4 G9 f$ L  N7 j3 Z# S; }' A- o) F9 t3 W
一、领悟到对任何人都能循序说法的纵横无尽之法。$ ]5 `8 b2 S& S, m+ z6 D" Q

# V8 n6 d' c: ~, k5 [% n# _二、领悟到创世记,即宇宙的形成和地球的历史。) d6 H$ I  r1 M' V8 ?; L
3 S* V- |7 B9 ?; S4 j7 R
三、领悟到四次元以上的多次元世界法则。# H* O( E1 _5 A$ k& @
8 |' s- w9 e1 m4 l4 m
释迦在第一项条件上循序说法、运用自如。在第二项条件上,释迦在菩提树下通过自身与大宇宙合为一体的神秘体验获得了大悟。在第三项条件上,释迦在有关宇宙的法规和实在界的规则方面,均通过因果(因缘果)的法则和业的法则做了阐述。% u# [5 M% [% [$ ?
+ G7 W" z# ^4 s6 `. W* k" y* Q1 N
九次元之悟具备了六大神通力的各项最高能力,可以透视三世。但释迦预先察觉到,求悟者面临着超能力信仰的危险,为了戒备这种妄信,释迦除了读心能力外很少使用其他灵能力。
5 `4 G6 C" O5 @  u+ U0 |7 W/ Q0 {1 u, d8 D
有关九次元的十大灵,已在第一章中做过简述。十位光明大指导灵目前的职责(本书著于一九九四年)如下:
8 c* r- t, V& Y. Q! R9 I2 W. m8 t8 u, I
【表侧】+ d: R4 V: E5 R
) E9 l5 D9 a6 g0 U0 Q: Q
一、释迦(爱尔康大灵):创造新世纪和构筑新文明。地球系灵团的最高大灵。5 U& s6 d( X0 v2 P) [' H5 K

$ k$ `' ?' W2 W  [二、耶稣?基督(阿穆尔):决定天上世界的指导方针。
9 a* d+ B: B% u/ `: i; K3 v
( Y3 i# n' S+ j. `6 _0 j三、孔子(塞拉宾):制定地球灵团进化的方案。与其他星团的交流。
& H  F, j8 X( {: l! l( A3 D+ N
" {) q& ^  n; Q$ S; W2 R四、摩奴:民族问题。
$ P* E4 w, H/ \, C0 {" w' w
' i* O& u' ]( ~' n- |! h. A+ o五、弥勒:佛之光的光谱化。2 a7 O2 g+ u2 d7 w# }

4 z' c4 j# ~# [六、牛顿:科学技术。6 C0 |# W# n" W- @7 s+ t
& I  C5 J" r7 x
七、宙斯: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
8 T) P- ~( y' I" T$ t' |
  F2 M/ |5 `6 j6 G八、琐罗亚斯德:道德性完成。
1 [, Z  l8 {+ w6 C% Q; h3 {1 V0 x/ n3 Y6 W  r! O4 \% _3 `
【里侧】
7 E% r: x+ q, u, w( E6 B1 ]; [1 Y
九、摩西(Moses):消灭地狱的阵前指挥、创造奇迹现象。2 ^  f) U0 w6 S. l* k

. l) Q: L' e$ _6 C: _+ S# P: M; _十、恩利勒:魔法界(阿拉伯)、瑜伽界(印度)、仙人界(中国)、仙人•天狗界(日本)的指导者(荒神、崇神系统)。
7 f& u/ J& z5 k2 Y3 X- E- \- E9 R8 H
在九次元世界,由于目前爱尔康大灵本体降生人间,所以由耶稣?基督做代理职权,负责决定天上世界的指导方针。耶稣?基督之灵也将在四百年后再次降临人间。那时将从今天的百慕达三角海域的海底再次隆起新大陆,形成包括加拿大在内新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现在在北美大陆的南半部届时将沉没于海中。预计这个新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就是耶稣?基督再诞之地,他将以宇宙时代的爱和正义原理为基础传播真理。& ?5 \5 r# K2 i+ }5 _

" ~" B) l, C4 ]/ i% ^  W/ f在九次元之悟的上层当然有十次元之悟,但在涉及到大日意识、月意识和地球意识的三体行星十次元意识时,从经历肉体转生的灵魂悟境来讲,十次元之悟属于范畴之外。简而言之,十次元大宇宙之悟已没有了人的要素,十次元的存在本身即是巨大且具有目的性的意识光团。
) S/ X# w# Q( V! q* B/ j' \0 j6 [
作者注
/ o- j4 n8 P" O9 x+ W1 O$ e0 e8 P2 A+ R" e  w4 j
(注1)阿罗汉:是梵语(arhan)的音译。2 |" H$ ~/ H4 ]8 x( U( t  j
8 F& q  B+ T( g0 \  D
(注2)漏尽:“漏”是指烦恼。分“有漏”(指内心残存污垢的状态)和“无漏”(指内心消除了所有污垢的状态)等二种状况。“漏尽通力”的意思应理解为灭尽烦恼的能力。灭尽烦恼需要做日常反省,与其说使用灵能力,不如说是一种高度的智慧力量。此外,“漏尽通力”也有“在拥有高度灵能力的同时又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的含义。4 m; z8 z1 \' X
6 z: F% d0 G( ~* U( V6 u/ I  n8 V
(注3)天御中主神:在日本古事记神话中是统括诸神灵世界的宇宙最高神、根本神。但以我对灵界探究的结果,在距今三千年前,这位神灵曾在日本九州岛降生,是灵界高天原(天上界日本诸神生活的灵域)之存在。这位曾经做为天皇家族祖先的神灵是日本神道系诸神灵之长。2 R3 @1 V2 n7 N. \" M& i
  S) u$ N! F, u3 _( h$ j- A
  稗田阿礼运用灵能力、太安麻吕笔录于公元八世纪初共同创作了《古事记》。虽然以《古事记》的记述很难解释清楚天地创造及宇宙根本神的真相,但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记》的记载可以推断曾经在日本持肉体降生的伟大人物的传承。比如天照大神,并非抽象的太阳神,而是以高贵身份降生于古代日本的女性。回到天上界后,在日本神道系成为高灵格的女性指导灵。9 s& R- P1 q; i  h  W' f8 M8 _

6 D$ n' f7 X3 [$ Y  \7 {(注4)本佛:指九次元的爱尔康大灵。在此意味是释迦牟尼佛的魂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