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09-11-6 18:05 编辑
7 u0 O) D5 P) E$ `
2 b# a/ p; g, r) u) ^首先要說明,我自己從來沒有臨習過隸書。
0 B) D7 L! e. n& F: Y
# ^: \8 v, y+ ]: x. J' T9 k8 x- W板橋這三個字“魚龍舞”算是比較典型的隸書。隸書給人感覺字形是扁方形,而且多數情況下確實是這樣,不過也有很多情況下隸書的“扁”是一種視覺上的錯覺。比如下面的三個字,如果認真用尺子量,只有“龍”字寬度明顯大于高度,“舞”字高度和寬度相差無幾,而魚字實際上是高度大于寬度的長方形。盡管這樣,初看起來三個字似乎都是扁方形。這就是視覺錯誤。不過這里說的錯誤沒有貶義,或者說誤差更合適。這種視覺誤差的來源在于,總體來說,漢字橫向筆畫多于縱向,即使寫成正方形的漢字,也會給人以扁方的錯覺,而隸書的橫畫主筆往往寫成一波三折,更加夸張了這種錯覺。如果大家看到字數較多的隸書作品,就會注意,往往是行距較小(古代漢語書寫是豎排版),而一行之內的字距較大,這樣可以避免已經使人感覺是扁方形的字進一步被壓扁。下面的曹全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 d' |) B- M T4 J
3 a b1 F0 _9 B# K& R: N 1 ~2 M: n7 |: [, a* C; i3 X
曹全碑 片段+ s% E. `1 X2 H+ S2 h* I3 P
8 H- H- n/ |3 I$ s' U* w5 {4 ^
# n, x3 G/ N, O g: m
4 c4 n5 e" X4 s1 G3 `魚龍舞$ U1 \* h$ l4 W8 w
5 r1 j% C! T& \9 w" u6 U; E# o
0 n; T2 t3 N& J7 [魚龍舞三個字因字體較大,因此頗有摩崖的效果。顧名思義,摩崖就是把字寫在懸崖上,再雕鑿成型。漢代《石門頌》算是一個典型。隸書大字也要符合“結密而無間”的原則,下面的石門頌中的幾個字非常豐滿,但是按照比例算,筆畫并不算很粗。其中那個“命”字,最後一豎飛流直下,當是書寫者興致所至即興發揮,給工整嚴肅的文字瞬間增添了無限活力,當然也用實例證明了隸書未必一定是扁方形。1 F( X- k; }& Z8 x7 b# E
2 M9 O( {$ h N# R
3 q9 l; ? c- o8 v
石門頌片段: |3 ]" Q( {6 P8 A( T
}) _' G- ?( c/ P下面的篆書足以說明板橋的篆書功底。如同正楷一樣,這種一筆一畫如同工筆畫一般的清秀型篆書,即使外行乃至文盲也能看出是否寫的工整。這種篆書用筆只有一種,就是圓起圓收,橫過來就是橫,立起來就是豎,轉彎就是折。這里說的簡單是原則的簡單,絕不是說可以用很少的功夫。要達到這樣的功夫,拿筆一定要穩,要筆筆中鋒(就是筆毫拖帶的時候,筆尖始終在後面筆畫拖帶的正中)不能含糊。而篆書更難的是結構,怎樣把一個字寫得圓潤秀麗,筆畫的安排需要花些心思。當然這幅作品是臨寫,不是創作,這可以從沒有印章沒有落款就看得出來。粗看之下,我覺得有95%甚至更高比例的筆畫都是無可挑剔的,有些不夠果斷的筆畫(例如,第三行的第一個風字,左邊一筆),缺陷也都不是很明顯。# K& Q5 g4 C. u e: @( E& w2 o% s
% d" T$ ? u3 M2 d2 Y/ `$ k
這是板橋第三幅讓我想到篆刻的作品。板橋的書法作品一次貼了這么多,我就說到這里,還沒有提及的就略過,後面我會來談他的篆刻作品。
- b; S! _. `9 a0 u) O3 C' Y
7 L" l) H8 z) V- p0 ^* u ' S( n% C/ X3 f$ m. L& _
7 `7 U7 G- D3 |1 I
貍貓釋文:* }/ R- I2 @0 A7 C* B9 h* k+ z' A4 R
. u* G. m& S; j1 T. E8 h. q, y$ |0 G0 J/ _* b9 H
正月啟蟄 雁北卿(鄉?)雉震句(勾?)魚陟負冰 農緯厥耒 初歲祭耒 始用畼囿 有見韭時 有俊風寒 日滌凍涂 田鼠出 農率均田 獺獸祭魚 鷹則為鳩 農及雪澤 初服于 公田 采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