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 [- i' @6 M8 N" c龙舟图
芒种 58
这时,河道前面忽然驶来了一艘大画舫,笙歌大作。船上挂着十几盏亮晃晃的明角灯,映照着河水。一片昏黄。艄公正要将船摇到一边去,郑森说:“船家,我们尚未尽兴呢。你只管把船往前摇。”
- n% D T* y o/ n1 l$ t& e
; d% j- h2 Q! ]% r( b9 ]: ?6 m艄公笑着说:“原来公子不知,前面来的可是名动江南的‘四公子’画船,但凡在秦淮河上吃我们这碗饭的,都认得他们。” 9 E( a' U, R% P
: A1 o4 B6 |- ]+ u1 I1 W
郑森横着醉眼说:“老丈这话说的没有道理。你别管他什么‘四公子’,即便是福王来了,他也不能横冲直撞的。它走它的,我们走我们的,没有干系。老丈你只管把船摇过去,我倒要见识一下这‘四公子’是什么厉害角色!” 9 l* Z* c" q" x( O
/ Z. @$ V8 y. a周修流笑着说:“大哥这话其实畅快。” % v. c# d, V5 w9 y" ], K
" m7 H% n8 g- e8 s/ z
艄公只好将船摇向前去。在离那艘大画舫还有两丈之处,画舫上头的一个舟子就高声吆喝起来,要艄公赶紧把船撑开。艄公紧张地看着郑森和周修流。郑森说:“老丈,你干脆把船横过来算了。咱们看看到底谁让谁。我爹以前在海上遇到敌手时,就是这么干的。”
& ?/ y( H9 X. L5 l3 u1 r" w1 U; ] s( ?) {) ]$ P$ `( i, j
周修流这时也是醉意朦胧了,大笑着说:“正是这话。” / B2 m M& N# \- P* s
" C! a) s$ X7 Z* [
艄公正犹豫着,郑森就夺过他手里的桨,将篷船荡着横了过来。那艘画舫一时收不住,只听的“砰”地一声响,那艘画舫撞上了篷船。篷船歪斜了一下,被激荡开半丈远,然后在水面打着转。 4 N5 _0 m/ L* h% Y1 |+ I' Q+ r$ _
( X% D9 X8 I# y# M. _3 Q
郑森跟周修流对看了一下,相视一笑,忽地都跳上了那艘画舫的船头。
) c& S- k# Z8 h U8 x1 R
" [2 }/ f) P; f% a8 ?$ ~: G, W画舫宽阔的船头上,摆着一席酒菜,三个年纪二、三十岁的神清俊朗的士子,正和两个风姿绰约的女子,一边谈笑,一边觥筹交错。他们突然看到两个身着生员巾服的年轻人跃在船头时,都吃了一惊。船头的那个舟子过来要推他们,郑森轻轻一摆手,舟子一跤就跌倒在船板上了。 # J. T {1 c! d8 A C
* a$ [+ |+ t; M- ?0 w. G这时,酒席上首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站了起来,打量了一下两人,笑着拱拱手说:“在下余姚黄宗羲。今夜天清月淡,我们几个复社的朋友正借着风光,畅谈国是。不知两位为何突如其来发难?!”
9 _' k. G" m ^' g d5 H $ s' |$ q6 D. G
郑森和周修流都听说过黄宗羲的名字,也就朝他行了个礼。周修流看了一下座中人,隐约发现座中相靠在一起的俩对青年男女似曾相识。他想了一下,终于记起来了,原来他们就是前些天他在“望春楼”上喝酒时,见到过的“复社四公子”中的冒辟疆、董小宛伉俪,还有侯朝宗和李香君。他对他们的印象不是很好,就不去理会他们,只对黄宗羲说:“在下闽中周修流。久仰太冲兄大名。列位今晚真是好兴致呀!”
3 I' E# @# D: }/ L$ ?3 X8 n
8 e R# C. g9 _5 R黄宗羲笑着说:“原来是周公子。公子见笑了,国难当头,哪来什么好兴致?!节公他老人家年老致仕后,一向可好?” , x0 P4 w: E, C' t
: H; ^9 r: T6 }( a1 k( N/ Y
周修流说:“多谢挂念,他还算好。”
- T( \( V9 J, }/ G% P
" M1 d9 E0 |( |9 z黄宗羲说:“这些年,我一直师从你们家的姻亲阿翁刘念台先生,在山阴的蕺山学习,受益匪浅。我跟你的姐夫刘畏行先生,也颇为投契。前些天我跟随念公到了杭城,要浙江巡抚黄鸣骏出师北伐,刚好贵乡的黄道周大人也赶到了。我还见到了回山阴老家探亲的你姐夫畏行兄。” 5 E& Z1 u$ n. P* \1 o
" Y2 W* w: h: I# a8 `0 `
周修流早就听说他的那位学问名满天下的亲家翁虽然学问冠绝天下,满腹经纶,但是却性格耿介,行事却往往离经叛道,出人意料,因此对黄宗羲的话也不奇怪。黄宗羲于是就把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在杭州做的一番快事说了一下,大家全都笑了。 4 F; P4 E* F Q; r7 p2 w
+ Q E0 @# @$ l; I郑森笑着说:“念台公知行一体,实在令人敬佩啊!念公、石公虽然年纪已大,可是锋芒却越来越利了!” 1 N y9 L$ U8 c/ W/ Z4 ?
2 s8 `5 a% S; y u' T5 k7 j
周修流指着郑森介绍说:“这位是闽南的郑森郑公子,是钱牧斋的门生,也是我今天刚刚结义的兄长。”
6 o( g- @8 ?, ]0 M, I1 L
/ p# {% q" j: X) ^$ Z黄宗羲朝郑森行了个礼说:“久闻郑家大名,我听牧公提起过你。公子果然是一表人材啊。” 5 P$ O0 C* M" X$ Q+ a
' k: K% R* C9 n郑森还了一礼,笑着说:“诸位今晚兴头不小,座中尽是风流,看来这秦淮河风光要为之失色了。”
" T; s3 F* t2 a. b
2 H$ @5 u* o K. d8 w7 e5 H3 d+ s这时,一旁座中的冒辟疆放下酒杯,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大家彼此彼此。看两位两位公子的样子,不也是恨不移封向酒泉吗?!” 8 r: }! P, s }
8 `) y6 J. x |- [, P郑森知道他在说自己和周修流也喝的多了,于是就笑着扬了扬手,也不在意。 8 x3 s, P$ k4 K1 t7 D9 U$ Q4 y h
3 ?: G. ~' ?6 z& \
黄宗羲忙笑着跟郑森两人介绍说:“这位是如皋的冒襄冒辟疆兄。”又指着侯朝宗介绍说:“这位是河南来的侯方域侯朝宗公子,两位想必都不陌生的。”
" A9 C) a: `& ~; a5 X
8 v& W: P# g; K) A9 n. r周修流和郑森跟他们两人都见过了。黄宗羲又介绍了那李香君,还有董小宛,两人朝着他们盈盈一笑,郑森朝她们施了礼,周修流却低着眼,把头掉开了。
/ K4 k( s0 i! v/ @ + s' w* _$ }: F0 l) ]: p% I. M* I+ ~
郑森笑着说:“我早就听说江南复社的‘四公子’的大名了,今日有幸得见冒兄和侯兄。”
% P$ t3 W8 I+ \2 B" j
3 C; d: ]8 v' G- M0 r; v' _周修流问说:“今天为何不见陈定生兄之面?”他本来还想说出陈定生父亲陈于庭为他父母做冰的佳话,后来又觉得难以启齿,想想也就算了。
- P" y" p4 t; q1 _) e6 @3 C7 |
2 N3 @+ _- y4 L2 X黄宗羲叹口气说:“陈定生因家中有些烦人的事,前天回老家宜兴去了。据说是他家的公子陈维崧,不愿意订亲,他想回去看看。我们的另外一位好友方密之,自从崇祯十三年进士中式之后,就一直在京师中任翰林院检讨。两个月前闯贼攻陷京师后,他不知去向,生死未卜,我们都挂念着他呢!” $ m9 r8 _; P: X. R$ G# [! d
4 Y( K% A0 J1 [3 ~3 v% |郑森说:“方先生博涉多通,精于《易》学,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等,都有独到见解。小生对他神仰已久,这次到南京来,正想请教,只可惜缘悭一面,十分抱憾!” i1 t9 ~; J5 n% J
9 g. N6 U7 k. E4 S
侯朝宗笑着说:“在下久闻闽南郑家素以武功闻名于世,却不知公子也是一身才学。我也曾经听牧斋先生提起过你,牧公他对公子的才艺十分赞赏。牧公的眼力一定是不错的。不知郑公子这次到南京来,所为何事?”
% L( j9 [: J/ p5 Z: D' U9 L. e M
& M! g* \. K# p* e3 R郑森说:“我是来选考国子监生的。”
; s8 a$ [- h5 B% ? Y3 x4 \ $ H- ]! g: O' h" ~
侯朝宗笑着说:“以郑公子的才学,入监定然不在话下。我们方才正在纵谈国是,不知郑公子对时下政局有何想法?” 2 Z( Q- o7 n' A. p' V7 B; [9 ^
$ ]3 V6 ?! K3 G7 Y" x' X: `5 l
黄宗羲笑着说:“郑公子和周公子如不嫌俗,就请一起入座畅叙如何?” " ~6 U7 b& T/ N3 k
& A* w {0 X) m郑森和周修流推辞了一下,就落座了。那酒席已是纷纶狼藉,黄宗羲于是让舟子把船靠到河边,让下人上岸去重新拾掇上来一桌酒席。
, J* }( Y- R2 o0 c
. B% p* J4 M- d, @郑森把盏说:“大家今日有幸相逢,都是朋友了,我也无妨跟大家说几句老实话。我小时候是随我娘舅,在日本的九州岛的平户市的千里浜度过的。我母亲自幼就教我熟诵《论语》,教我忠孝仁义之道。我七岁时回到泉州府南安后,家母就为我开了馆,后来游泮至今。今日我和我的义弟修流刚刚义结金兰,心里高兴,多喝了几杯,因此触了大家的兴头。”他笑着对董小宛和李香君说:“还望两位姑娘不要见怪!” 5 r3 X' y# t3 U) e- H+ L/ J
4 Y7 G8 o6 l1 Z, ~( }' W
董小宛笑着说:“郑公子再不必提起这话。”
V. V% G9 a! k3 I1 N
" I% u: ~/ \6 l; e4 A. t n李香君笑着说:“在这秦淮河边上,孟浪的公子我们见得多了,何况两位公子是真风流人物!”
5 @& t- t* c( `) T% j
0 Y0 c) V9 R1 F8 \' l# K/ D- _郑森笑着对李香君说:“我到南京后,听说秦淮河边有个‘香扇坠’李姑娘,今日一见,果然通情达理,名不虚传。” $ Q, E1 i+ P: f6 s8 b$ I
: \1 t; M3 m( p8 n7 `* N: P# k4 @
冒辟疆和侯朝宗都笑着拱手。郑森和周修流各自满饮了一杯。周修流这时对他两位的印象也好了些。郑森继续说道:“今日南都迎接福王来到,大家喜气洋洋,以为中兴在望。不过我以为,天地之间,凡事当以变为主。天下可变,君也可以变。”
; k; o/ H; l+ U * _: U8 l6 \2 y, L
黄宗羲听了这话,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觉喝了一杯:“本来东林党和复社都不看好福王的,不过既然他已经来了,但愿朝野上下能就此同心,戮力向北复仇。” , K1 |$ ^/ V+ G- }) K: _
2 o0 w7 V; D: t# n冒辟疆和侯朝宗相顾看了一眼,也都点了点头。冒辟疆笑着说:“既然天、地、君,都可以变,那么人也可以变了?”
+ q; j v9 G$ d1 I. w! L# W, Z 1 E4 i& Z$ u, R5 r: O% E8 |" E# `
郑森说:“人可以变,但是人心决不能变。因为人心倘若变了,那么纲维必将翻覆。因此人心是支撑变数的根本。当今遭逢天下大变,得人心者,必得天下,而失人心者,必将失天下。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崇祯以来,国家之所以败落,一是前朝积弊,积重难返,二是闯贼作乱,三是满洲人趁火打劫,第四呢……”他端起酒杯,环顾了一下众人:“不客气地说,就是党争了。这话我想我不必说的太明白了!”
& V6 B4 S; K8 i) R, p0 Q
# X# N) h0 l" d, C6 s8 _黄宗羲和冒辟疆、侯朝宗都默然无语。周修流听的畅快,端起酒杯,顾自一饮而尽,然后对郑森说:“大哥,欧阳永叔说了,‘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你话外之词固然有理,不过也是有些偏颇的。须知人各有志。”
. w/ O) J9 T9 @3 ?, X5 C( `
/ m4 L. y/ T( W( U' _0 l% S6 E郑森看着他说:“却不知我的话有何偏颇之处?既然大家要我陈述意见,我只不过是指摘了些时弊而已。”
2 j5 W' v0 E9 w+ x9 O4 d 黄宗羲笑着擎起酒杯,说:“好了,此时清风徐来,请大家共进一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