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6 p3 j% m' H8 A3 b" s: @% `2 V- r1 h
# s: l P: F! K
先谢谢老朋友们昨天的跟帖,也顶无墨、克已、LAYWORLD以及各位新老朋友的的君. J9 `1 u L" G: Z
子小人帖,又跑起来了,嘿嘿。6 f* ]% [' e# i6 t, }
; ~; h& k% g. q m
偶然从网上发现,原来“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句话,是易中天这个本本讲9 P1 R1 @# u z& }! s$ u
的。其实“真小人”是个不能成立的虚假概念,狮子和无墨眼睛很尖,都先后提出
, p! W5 }, K7 J( c; C* b, N8 U3 G了质疑。我这里所联想到的是另外一个比较远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
4 r8 I3 J, [- D觉得人类的精神食粮,大抵分为四大类别。一为无字天书,二为圣贤垂教,三为学人
x( H1 z8 A9 ?9 v! o( m2 r的吐沫,四为白痴的大香。把大香吃得津津有味是很冤枉的,如果变成个人爱好,
* r5 t, i$ F! Y那就更可悲了。我最早劝人读经典,后来又劝良禽择木,现在我再劝一次,相濡以. U/ [8 t6 I" P% J
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 l' ^( t% I% \7 M, I% p& `- J& p) Q7 E, Y2 n& X
: r( q2 ]* d G3 _3 P! u P
【君子小人之新四类】
8 g9 ?) R7 I9 T! W7 T6 K h0 d$ j, K. J2 t# ?
君子、小人果真有新四类的分法吗?非也。夫子说只有两类,那就只有两类了,除
+ l4 ]" A( ]( s非我们比夫子还聪明。不服气的话,请跳读“结语”部分。
4 p, }: W; H) b3 n" x% ~$ n& Z' y( W
转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随缘就近地看看小人的“真面目”。昨天无墨和老阎,% R( ^/ n7 k6 j# J
各帖出一张君子、小人的大字报,讲到小人,各有点睛之笔。无墨说小人“阳奉阴- m, b( h6 m b5 G% J2 Q* s
违”,老阎说小人“不择手段”,这很有意思。不过老阎还没有真正想明白,就匆
6 w! T, r, l: @6 E匆忙忙把“不择手段”颁发给了心有所仪的所谓“真小人”,大概这相当于一种“终+ J. |$ w; u$ n: b+ J2 i; p
身成就奖”吧?
/ b0 f5 q7 M8 @9 e- M a
1 B2 |5 m+ i+ A' C9 g
* ~: N$ e/ N( I7 J【君子小人本体论】5 ^' f" J! M9 ]! Y
3 ], J3 `' R/ q% j) `0 \
其实从概念来讲,除了君子和小人之外空空如也,并无其它的余类。君子、小人仅
& Q p( u- V( J1 R; [; U. A以「向善」或「向恶」来分界,而不论过去的善多恶少或者善少恶多。君子、小人
0 G9 D* t' R0 w: d% x只是当下一念,0或1的抉择。当然也有拖泥带水、以至于同流合污的,但人只要有
7 w" t' f, u' O1 l- t( B1 d一念的「羞恶」之心,那就是善根未断,不能算入小人的同类,因为因缘会际,他还
" m" x7 |/ J! F能回头是岸。
) E+ R! {# n+ b5 ~4 U
! n0 d, V; `, @2 f君子、小人无它,「安心」二字而已。君子安心于善,小人安心于恶。君子于不善* z. i w* t# F4 x. N8 p
无法安心,小人于不善心安理得,如此而已,从本体上论君子与小人,就这么简单
, h9 c/ ~; i" y( M7 S( t9 S8 O9 `而透明。2 b4 ~# P2 G6 \& ]% {
. ~& c7 u" n/ O
" a" x" i+ L) l: O P+ ~$ w( c2 y
【君子小人行迹图】1 R/ p9 ~4 z0 |) _, S
4 m c* ^) n- J) J: x. L9 |; h无论君子还是小人,其本体都是「心安何处」,其作用则是「行迹所至」。所以君3 a3 T S0 ~4 r0 h- U" [; I
子「完璧」于心、行二处,小人亦「完形」于心、行二端,《论语》中夫子有教无
# g6 Q& {" ~! a+ k' X类,循循善诱,随事而解,从行迹上反反复复告诉我们如何辨识君子与小人。然而! H- H6 @, P f4 X/ v
逐相而求,咫尺千里,渐行渐远,我们往往也就容易迷失在君子、小人的山野丛林之
6 _6 ~ c7 k1 O2 r7 V: D# p中了。孟子得孔子心要,唯求「放心」二字,便又心安而理得,回到了本体。6 I* R/ D5 G" _0 r) n
! y( m0 A" {$ Z' j/ D$ y2 Q其实从行迹上论,君子、小人皆是变动不居的,此一时又彼一时也。《易》云大人1 o1 z& m7 K9 Z# F4 k; | [2 P
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
$ {% J/ m( D: A9 W7 r. Q4 @, e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所以说从行迹上来讲,不论君子、小人,随类各有其变。但
+ Q; g; j( K$ P问题是古人讲君子三变,却为什么不讲小人有几变呢?大家再想想看?因为小人革面,
' ^4 |/ A" o, V# Q) ^9 C喜怒无常,朝为寇雠,莫为腹心,翻云覆雨,变化多端。所以「变」为君子之「迹」,7 m2 b- r' N: `) G6 c' g
亦为小人之「性」,这是君子之变与小人之变的本质区别。
+ l1 a+ ~, U/ l ]4 n( i; z) D+ A. n. v
% S* }8 ^- F7 Q; I' n7 b: k" l T【君子小人之望闻问切】
! m) R. O& p- k c. f1 D/ \! a& \3 K; T `) E8 n; H
绕了诺大的一个圈子,我们终于可以来解剖所谓的“真小人”了。总括来讲,小人
% e; @0 {/ z, h# i; `# r居心不良、居心不善,根本就不存在“真”或者“假”的问题 ── 小人无真伪,. s3 u! y0 e' W% {) W( U: c
真伪皆小人。小人者,时机不成熟那就阳奉阴违(伪),时机成熟了马上得志猖狂. L" F" x2 c: c! d4 e3 x: k
(真),阳奉阴违也好,得志猖狂也好,皆是小人的一体两面,所以无墨原来的观点
9 o, }1 d4 X3 s4 c2 y5 n是正确的,虽然她转到老阎那里又糊涂了。那么老阎又何以能得出“小人糟糕,但3 J$ G1 p; H$ s ~$ K0 _+ e
比伪君子强一万倍。”的结论呢?是说得志猖狂比阳奉阴违强一万倍吗?这种比较
1 B7 I" v7 W& e* K不但概念混乱,而且逻辑不通。老阎又曰“真小人:敢于暴露自己=真;小人=为达目* Z5 f: p! F4 \8 X& o) s8 F
的不择手段的人”这里问题又来了,敢于暴露自己和得志猖狂也就是庐山真面目同. ?$ \" x$ p* x ~' }0 _. H
义,不必再议,那么“不择手段”呢?不择手段不正是、或者说至少是包括了阳奉
d' k" _5 N# t6 x阴违和得志猖狂这两面吗?这样越定义,反而越糊涂了。最后老阎又曰“真君子:# L8 v4 J \1 M1 n$ }
胸怀坦荡的人 ”问题是“敢于暴露自己”算不算“胸怀坦荡”呢?如果不算的话怎
: d! u6 c6 }4 ^么个讲法?如果算的话,那真君子岂不是也具有小人的德性?所以说三句话下来,
{* k4 V" P6 F& [就已经乱成一团了。1 J. k& E$ @3 n" J2 Y4 \
& [ |3 m* l% @6 x( V- t% Q
其实在现实人生里面,“伪君子”常常是小人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杀伤正人君子/ Y5 f8 E9 q, G& ?0 q9 n! X
的飞刀利器;而“真”小人也恰恰是用来粉饰无耻、巧言令色、庄严卑劣小人的金
8 g& k( u- p# q2 c字招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这两个方面我们都不可不察。
9 {) ^5 F/ i2 ^) e/ O6 h& x
x2 _+ |1 S/ D! Z& q1 z) @" H1 ?, I6 d
【结语】
; a3 K, {3 t; R/ n0 S& F+ [; P
# P0 V, ~# c) S2 p2 b3 T( d0 q现代人皆有「大我慢」,对历史文化和圣贤垂教毫无敬畏之心,妄自尊大,自以为0 @5 s* P0 e( l' F) m
是,一听权威或圣贤二字,就比打摆子还难受,这是一种不理智的心态,而片面强
3 I$ N; G# l! j b8 n, t调“个人意志”、“独立自我”,则是这一类怪病的基因。2 w& z$ d8 ? i2 R
, s8 D8 O. C8 {3 o+ O1 [" s其实心存敬畏是理智健全、心理健康的表现,夫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5 T; M, S+ [. v. A) f畏圣人之言。那么我们凡夫为什么应该敬畏圣人之言呢?首先因为圣人之言穿透到) V( y3 ]! x; Z; s+ f5 E; y! O" M D
人性的最深处,而最深刻的人性,是超越时空的。由此又引伸出另外的一点,那就
, Y( ~. X6 Y& d& m; w# X- Q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古今智者反复敲问、反复批判而始终无法辩驳的。君子、小人的- a2 w7 h+ I# ^, p5 k) n
“四相”说,为原本的二分法所破,也是重复著一再被证明的真理,圣人是无法被
5 K! j" Y0 h4 j: o) B/ Q ]凡夫超越的。
8 G/ r) C% ^3 ~5 T5 t( q
# A, K- c! E5 o2 ?
. m+ v4 c5 h1 s+ U【补遗】- B, \7 N- C' D: o
* z" n! D" P0 {8 e4 R
最后再补充一点,这个、这个。。。坐怀不乱的问题。
+ e& P" J" _( |# f' c" Q
0 p: A) O7 b$ h4 [+ A夫子对这个问题态度相当平和,他老人家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是孟子
7 P" q8 ^! j/ }: K: s/ I5 D# R就毫不客气了,他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一掌就把人打翻了。这一前一后,也算; g' c L1 k- S1 J8 \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此一时又彼一时了。不过后人有一付对子相当有趣,可以拿7 X4 c- c0 \, p e
来为圣教作注,只是清者见清,浊者见浊,从这里再往究竟处论道,那就要谈佛教了。
6 v# k+ n- q1 s+ N, k8 P+ k: m: w4 ^6 i( n, }" n
2 v! Z; a( j4 T' \4 {. k( ` H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3 b; E) [3 D- }5 B* W3 ?# m' l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